海外看世界》川普2.0對全球的影響(王景賢 )

美國前總統川普向來排斥電動車。(圖/美聯社)

川普在7月13日講演中遇刺後反而獲得空前支持,正式成爲美國下一屆總統候選人。但這並未改變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被判重罪的前總統身分,現在他成爲了美國被判重罪的總統候選人,而且有可能成爲被判了重罪的美國新一任總統。

川普在4月4日的曼哈頓刑事法院,被控以34項僞造商業紀錄的嚴重罪行。其所有指控均涉及一宗13萬美元的封口費,2016年美國大選前由他的律師邁克爾•科恩向色情片女星斯托米•丹尼爾斯支付,以阻止她聲稱2007年曾與川普有染一事。儘管封口費本身並不違法,但使用金錢幫助競選總統而不申報,違反了聯邦競選財務法。案情顯示,被告唐納德•川普反覆且具有欺騙意圖地僞造紐約商業紀錄,是一種選舉期間對選民公衆隱瞞危害信息的犯罪行爲。針對川普的34項指控皆爲E級重罪——屬重型罪行中最低的級別,其最高刑罰是四年監禁。

5月30日下午,法院裁定川普34項罪名全部成立,川普的「判刑聆訊令」將在今年9月18日進行。雖在之後可能上訴,但如上訴失敗,川普將面臨牢獄之災。有人擔心,一旦上訴失敗,川普是否能繼續競選和擔任總統。倫敦大學學院美國曆史名譽教授伊萬•摩根表示,美國憲法規定,只要出生在美國,並在境內居住滿14年的35歲以上公民,任何人都有競選總統資格。事實上美國曆史上曾有過三位獄中參加總統選舉的先例。摩根教授指出,一旦當選,川普還可以在獄中擔任總統。

◎重罪判決和「暗殺遇刺」反令川普支持率上升

但消息顯示,上述重罪判決結果反爲他的競選注入了新的動力——他的競選團隊宣佈,在判決後的短短24小時內就籌集了近5300萬美元。之後,以色列裔美國賭業大亨米麗亞姆•阿德爾森也向川普的競選活動提供鉅額資助,她向一個名爲「保護美國」(Preserve America)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9000萬美元,美媒稱該政治行動委員會可以不受限制地爲民選職位候選人提供資金支持。此外,硅谷投資者大衛•薩克斯、查馬斯•帕裡哈皮提亞以及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史蒂夫•施瓦茨曼等華爾街著名富翁開始支持川普並向其提供競選捐款。施瓦茨曼表示,他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擔心目前的經濟、移民和外交政策正在把國家帶向錯誤的方向」。他還表示,「反猶太主義的急劇擡頭促使我更加迫切地關注即將到來的選舉的後果」。川普站在堅決的反對「反猶主義」立場。

不僅如此,川普競選活動遇刺後,他右耳受傷卻在美國國旗下握緊拳頭高喊戰鬥的姿態立即使他的支持者大爲增加。億萬富翁對衝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立刻在媒體平臺X發文表示「正式支持川普」。X的老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正式宣佈:「我完全支持川普總統,並祝他迅速康復。」他還稱讚川普是繼美國羅斯福後,美國最堅強的總統候選人。

如此,兩次被彈劾,任期結束時支持者暴徒襲擊國會山,以及封口費違法操作罪行等,都沒能阻止川普捲土重來。不僅如此,遇襲後美國預測平臺Polymarket的「2024美國大選」預測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14日11:10,川普的勝率爲71%,而拜登僅爲16%。最終結果也如衆所周知,拜登已宣佈退出競選。

◎川普的美國支持者與歐洲的民粹主義聯動?

川普所代表的美國保守主義主要是美國本土中小企業主、個體戶、製造業工人、曾經的鐵鏽區工人、中西部農民、基督徒、白人以及捍衛美國傳統價值觀的保守派。他們和歐洲的右翼有一些共同特徵,就是都鼓吹民粹主義、推從極端民族主義,反感和排斥移民。川普的共和黨策略師布萊恩•蘭扎表示,新的共和黨將保守主義和「吸引工人階級選民的民粹主義」相結合,包括那些傳統上與民主黨有聯繫的工人。

據日本NHK報道,今年4月25日,匈牙利保守派智囊團舉辦了爲期兩天的美國最大規模保守派集會,藉以支持川普當選下屆總統。而支持川普的美國和歐洲雙方的保守派勢力共同參加了這次大型集會,川普的助手以及歐洲右翼和極右翼政黨成員參加了該集會。集會上,川普也以視頻信息形式參加,他呼籲歐美兩地的保守派爲選舉而合作,聲稱「我們正在共同參與將國家從所有邪惡勢力中解放出來的鬥爭」,並呼籲雙方保守派人士在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和將於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進行合作。自稱支持川普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也發表了講話,聲稱左翼勢力正在主導歐盟並造成混亂,呼籲通過選舉改變歐洲。其後,歐洲議會選舉中以右翼和極右翼政黨大幅度獲勝的結果,贏得歐洲議會選舉,導致了歐洲議會集體右轉,可以說,川普與歐洲右翼的聯動,與當今世界民粹主義盛行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因此,未來川普入主白宮,其政策有可能與歐洲右翼是相親相近的。英國BBC曾在去年11月的一份報道中羅列了一份川普團隊的「戰術手冊」,其中顯示了其將進一步強調保護主義政策,呼籲對所有進口商品開徵「全球基本關稅」,對實施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爲的國家進一步提高關稅。在移民方面,恢復讓無證移民申請庇護期間逗留在墨西哥的政策,並呼籲不再讓美國土地上出生的無證移民子女自動獲得公民身份。同時他承諾削減「數千億」美元的美國國際援助,並在此過程中結束俄烏戰爭。媒體還稱,川普有可能讓美國退出北約,或至少降低美國在跨大西洋防務協議中的參與度。川普還認爲較高的能源價格是拜登任期之初陷於通貨膨脹壓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川普認爲2024年議程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將是增加能源供應。

◎預測川普再次入主白宮將產生的影響

1,對歐洲的影響

在俄烏衝突、安全和貿易等問題上,美歐分歧將更明顯。如果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將放棄或遏制目前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並推動烏克蘭進行和平談判以結束俄烏衝突。而歐洲主要北約國家剛剛決定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援力度。一位歐盟外交官把歐盟描繪成一艘準備迎接風暴的帆船,稱不論採取何種措施,川普執政下這艘帆船都會「很艱難」。

與此相對,拜登政權下歐盟的「反叛兒」匈牙利,其總理政治顧問巴拉茲•歐爾班則聲稱,「與其複製美國的親戰政策,歐洲需要一個主權和獨立的戰略,重點是停火和和談。」巴拉茲•歐爾班向萬斯表示祝賀,稱「川普-萬斯政府聽起來恰到好處」。這無疑顯示川普再任將加劇歐盟內部矛盾,歐美間的合作將出現龜裂。

2,對電動汽車政策影響。

川普宣佈如上任則將首先廢除當前美國所實施的各種電動汽車政策,包括對購買者稅收優惠、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補貼以及嚴格的煙油經濟性標準等。這一舉措無疑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產生影響。

電動汽車政策旨在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而川普爲代表的歐美右翼保守主義對此持批評態度,認爲此類政策過度干預市場,扭曲了消費者選擇,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同時削弱了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優勢。川普主張迴歸市場主導,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製造商投資美國,讓市場競爭決定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這一立場與環保組織及新興電動汽車企業形成強烈對比。

其中,川普重申歡迎中國車企在美建廠,雖有可能爲中美汽車產業合作打開一扇新的窗口,但中美兩國在貿易、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存在各種摩擦,以及美國公衆與政界對中國企業的接受程度等將是一個很難逾越的鴻溝,需要謹慎對待。

3,對華影響

加徵關稅。在過去的川普執政期間,他曾以「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實,援引「301條款」(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對中國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了關稅。「要讓中國付出代價」。而根據前述川普的保守主義戰術手冊,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川普將再對中國發動大規模加徵關稅。儘管,加徵對華關稅只能導致美國企業進口價格和美國物價隨之上升,事實上爲此付出代價的其實是美國進口商以及消費者。

臺灣問題。川普直言「臺灣奪取了美國的晶片事業、非常有錢」,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他將美國比作「保險公司」,聲稱臺灣應向美國支付「防務費用」,但臺灣方面不僅沒有支付過任何「保護費」,還搶走了美國全部的芯片業務。分析認爲,美國雖然拱火臺海局勢,向臺軍出售了大規模武器裝備,但在川普眼中,這些費用只能用於購買軍火,如果臺灣方面想要得美軍的安全庇護,就必須向美方支付「防務費用」。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表面上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背地裡這種暗中勾連始終未變。

對華戰略。經過了近四年的拜登執政,美國與中國在技術、醫療、金融、安全領域進行脫鉤斷鏈,慫恿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小圈子圍堵中國,利用日本打臺灣牌等,都對中國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和威脅。也因此,人們很容易忘記川普執政期間對華展開的各種極限施壓。有人甚至對未來川普入主白宮抱有幻想。回顧川普第一期執政期間對華展開的貿易戰、華爲科技戰、新冠疫情以及圍繞香港、新疆等所謂的「人權問題」所散佈的各種信息戰及所實施的各種打壓,不得不說幾近一場噩夢。因此,筆者預測,川普第二期對華戰略不僅不會轉好,反而將會把戰略重心從敵視俄羅斯轉移到中國。

◎小結

事實上在政策上,美國兩黨的唯一共識就是對華遏制政策。與對待俄羅斯一樣,由於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大和美國霸權之間的矛盾,美國已不可能跟中國交好。但回顧川普一期對華的極壓政策下,其轉折點就是拜登民主黨選擇了聯合歐洲,利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暫時穩住中國的這一政策使中國得到了一定喘息。而如今拜登即將退下歷史舞臺,川普共和黨的政策則是儘快結束俄烏戰爭,聯合北約及亞洲附庸,集中針對中國。

紐約市檢察官阿爾文•佈雷格形容他的團隊向川普作出的指控是這樣的:「一個人一次又一次說謊來保護他們的利益,逃避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法律。」未來,川普時代一旦開啓,俄烏戰爭大概率迎來結束,這位善於謊言精於欺騙的「重罪總統候選人」,將集中精力再次開啓對華政策無所不用其極的兇險戰略。

儘管如此,中國經濟和政治在經歷了疫情和第一期川普時代「川建國「式的鍛鍊後,無論在芯片、電動車、無人機以及宇宙航空等多個領域,包括各種拜登時代的脫鉤斷鏈式的磨練,國內產業鏈和消費環境已經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中國已不再是川普一期時的中國,面對各種打壓圍堵和侵蝕,筆者相信,只要爭取和平,時間始終在中國一方。(作者爲日本華僑報專欄作家,日本華文作家協會理事)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