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時代的全球化
(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冷戰結束,人們用無比熱烈的心情擁抱全球化與新千禧年的到來,特別在美國。大家相信,一個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的新世紀即將到來。但曾幾何時,全球化在美國境內竟成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川普的迴歸,是美國人第三次選擇反全球化的總統。
拜登看似與川普是位在光譜兩端的政治人物,其實在許多方面,拜登只是川普的另一張善於僞裝的另一面。在經濟上,他同樣是經濟民族主義者,同樣地走在反全球化的道路上。川普退出的重要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前身)後,拜登上任也沒有恢復。拜登變本加厲的對中國進行關稅戰與科技封鎖。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徵收高達100%的關稅,對太陽能電池徵收50%的關稅,電池徵收25%的關稅。築起「小院高牆」打壓中國半導體制並限制高端晶片出口到中國。
拜登對歐洲看似與川普不同,表面上關稅休戰,但他透過補貼對歐洲同樣構成壓力。例如,《通膨削減法案》對包含電動車或再生能源等領域給予3690億美元的補貼,在《晶片法案》提供520億美元補貼給半導體和電腦晶片的生產。
所以川普路線沒有中斷,川普迴歸只是美國在去全球化上的進一步加速。競選期間川普就揚言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至少60%的關稅,對所有其他外國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當選後更對美國最親密的貿易伙伴——加拿大與墨西哥下重手,威脅要課徵25%的關稅,要求他們改善非法移民與毒品走私的問題。
川普的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當然產生重大的衝擊。據瑞士銀行估計,如果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以及對各國徵收10%的關稅將使2026年全球經濟成長下降1個百分點。而倫敦政經學院分析師的研究預測,中國GDP將因此下降0.68%,歐盟會下降0.11%。
在面對川普關稅的衝擊,只會迫使出口國家尋找新的市場。中國大陸在2020年就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概念,即擴大內需市場,持續對外開放。在對外市場擴展方面,中國不斷強化與東盟、南方國家的投資與貿易,而俄烏戰爭後俄國受西方制裁出現的市場真空,迅速的被中國商品填滿。
比較艱困與尷尬的是歐盟,歐盟受美國影響也試圖與中國經濟脫鉤,但發現十分困難,於是改稱「去風險」。不料又發生俄烏戰爭,中斷了俄羅斯廉價能源的供應,造成生產成本大增,逼使企業出走,竟然出現「去工業化」的窘境。
現在川普上臺對歐盟的關稅戰也不會手軟,對於已經陷入經濟停滯的許多歐盟國家來說將是雪上加霜。這會使歐盟在與中國經濟對抗的過程中多一些思考。有學者就建議歐洲可以透過談判結束對太陽能板和電動車等中國技術的關稅戰,幫助中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歐洲可以利用清潔能源減少對美國昂貴的天然氣的依賴,利用碳排放作爲貿易談判籌碼。如果歐盟選擇與中國合作,全球化貿易將可以持續,而美國就只能留在「一個人的武林」。
美國經濟學家也指出,全球貿易是支撐美國繁榮的主要力量。關稅只會帶來更嚴重的通膨,智庫美國進步中心估計若執行川普關稅政策,中等收入家庭將損失2500至3900美元。對美國的就業人口的增加也十分有限。因此將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脫鉤無助於解決美國國內不平等的問題,更無法挽回那些充滿懷舊氣息的製造業工作。
當川普說「關稅是最美的詞」時,意味着美國正在自我撤退。美國正在向世界告退,也在向那個開放、自信的美國告別。但是地球不會因爲美國的退位而停止運轉,全球化也是。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