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匯流中山思想(汪明生)

1916年7月17日國父孫中山先生(孫文)在上海張園安塏第舉辦茶話發表演說。左坐三:黃興。左坐二:吳景濂國會議長。(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大陸已於2016年的151年誕辰紀念大會上定調尊崇孫中山。臺灣的藍營歡迎,綠營則不反對,似已成爲當前兩岸難得一見的方向共識。

從本世紀以來的全球格局觀察,中國崛起已是勢不可擋。發展態勢主從互易之下,概略可謂兩岸僅剩臺灣問題。

此前大陸則於2012年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對應公民個人層面,繫有愛國、敬業、友善與誠信,在對應社會羣體層面則有自由、平等、公正與法治。在眼前兩岸官方中斷,以民間自發追求同好的態勢下,這些精神思想的提示意義當然更形重要。

百年前積弱革命下的中國不分官民,要實現均富自由的三民主義就在打倒各種不平等。百年後的兩岸在爭取民族的平等已近完成,而臺灣爭取民權的平等形似神異,爭取民生的平等則尚缺南臺。

在革命實踐的過程經驗中,國父體驗到要根據事實,不能單憑學理。這與臺灣學界在1990年代重視理論實證後,逐漸採納例如紮根理論的從實踐經驗中發展理論的過程近似。

三民主義中諄諄教誨的「不講打的好道德,就是社會主義的真精神」,於今頗爲貼切。

當時內求統一各族團結的剴切呼籲臺灣多年前已經經歷過,然而教育普及之下縱使個體的能知應已不缺,社羣的合羣仍需努力。

全球化30年下來包括臺灣在內的情況已愈來愈清楚。三民主義中早已深切載明:社會問題是歷史的重心;社會問題中以生存爲重心;民生問題就是生存問題;民生爲社會進化的重心;而社會進化爲歷史的重心。

換言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民生生存安身立命之內容所需,除了經濟生計之外,還有分配機制的公平,互相幫助的社羣,與私而後公的共享。而此後者在目前的臺灣幾與政黨政府關聯不大,以民間自力方式則較爲不易,愈往南部愈是年輕就愈艱難。

1990年代全球格局的冷戰結束與蘇聯解體,旋即開啓了臺灣全面引領主導下的兩岸交流。然而少有人能預見大陸在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兩岸之間大約10倍計的經濟規模消長。

按照現代理性的發展規律,原本在經濟繁榮之後會導向政治的民主,然而同期間的臺灣選舉體制失靈,促使大陸在政治改革方面謹慎保守。而自經濟已然發展上路的十二五規劃起,系以社會治理與環境治理等衍伸項目的建構充實爲主。然而民智漸開世代交替之下,國家民族地位以至社羣公民民主的期待盼望,業已成爲向上提升的大勢所需。而以臺灣民間着墨社會而非政治的兩岸融合,顯然正當其時較爲適切。

社會是什麼?相對於國家,社會是地區;相對於政府,社會是民間;相對於個體,社會是社羣。

以往大陸對臺的政治訴求在於原則堅持的主權統獨。然而隨着中美局勢的東昇西降與臺灣內部的質變異化,最新的高層宣示已然定調臺灣問題純屬內政,內容應系民生髮展。

這就是兩岸在70年的隔海分治與30年的發展易位之後,終於回到了生存民生與社會發展的應由之路。如能借此逐步調整兩岸關注的情勢釐清與議題設定,當然有助於困境僵局的早日化解。

臺灣的民主經驗,由原本主政佔盡優勢的藍營角度,可謂由現代社會菁英領導的黨派動員,自南而北地被綠營在選戰中以後現代論述與導引菁英的綿密動員所取代。或謂即是以自下而上擊敗了自上而下的鄉村包圍城市。

如此的民主化過程,當然也就欠缺了孫中山精心規劃的訓政階段公民養成。這幾年下來選舉掛帥荒腔走板的政府施政,致使臺灣的許多有生力量不得不借由民間團體的自發連結努力維繫,縱使艱難香火猶在。

在民生髮展方面,自格局恢宏的亞太中心到眼前常談的斜槓人生,當然不無唏噓感嘆。然而少子北漂房價與暖化節能等長期累積,臺灣自身較難處理的內政議題,其實皆與兩岸有關而可畢功於一役,所需者其實端看兩岸能否皆於一念之間解放思想。

社會地區的發展啓動,其關鍵即在經濟與教育,正就如同劃分社會階層的主要因子,亦在所得與教育。是以縮短城鄉階層差距的基礎工作,除了提升所得財富即是消除知識貧窮。

身處當前發展變動中的社會,多數一般民衆未必具備公共事務科班養成的基礎訓練。除了請教專家在知識專業上的協助支援外,當事人在決策資格的認定把握不可忽略,此即民權主義中的權能區分。對於複雜爭議低效不公的議題界定尤其重要,需要多方關注參與及理性公民的主見定見。

這些就是議題導向與跨領域的公共事務的基本素養,而未必需要具備科班養成的領域知識。所強調的則是個體公民的事實價值先分後合,與羣體治理中對於個體羣體的人際連結。

百年前的中國普遍患寡,如今的臺灣對於兩岸知識貧窮。孫中山有謂迎頭趕上地下定決心,周恩來曾說老一輩的共產黨人是先革命後信仰。兩岸當前可真是知難行易,如果確能開誠佈公同心同德,擺脫百年前就在纏繞於今不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主義,早統統好並不困難。

面對舉世矚目的中國崛起與臺海議題,綠營長期帶偏之下的抗中保臺不在話下。令人不解的是藍營失去政權以來的顢頇保守,對於兩岸竟然採取故步自封的迴避態度;活生生地將爭取理性中間選民與廣大臺灣青年的有利資產變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負債。

眼前正是百年變局,俄烏戰事即將平息;臺灣當局倚美謀獨,甚至意圖鼓動巷戰。遂以民間自發方式,擺脫島內藍綠混沌,號召同志啓動響應,和平理性共議統好。孫文南院等民間團體將於2022年6月15日在高雄舉辦民主協商臺灣方案的高雄場IM會議,主題訂爲「兩岸南南經社融合」,歡迎關注參與。(作者爲孫文南院院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