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蔡總統的明德止善(汪志雄)

(圖/臉書普魯士藍粉絲專頁)

爲了慶祝教師節,駐舊金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金山灣區僑教中心、齊魯會館及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24日共同在金山灣區僑教中心舉辦北加州第42屆祭孔大典,蔡英文總統特別爲大會題詞「明德止善」以感謝臺僑在海外傳承中華文化,推動孔子學說和思想。

這4個字明顯是出自《禮記大學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指大學的宗旨在彰顯光明的品德,並且推己及人,以達到至美至善的地步。

從古字的用法上,「止善」、「至善」皆有所本。「止」與「至」都可作爲動詞,有到達之意,因此「明德止善」和「明德至善」文意皆可通。不過「止」的字面意義,也有停住、不準、阻擋等意義,易生混淆。但是中文博大精深,所以「止善」倒也符合政府轉型正義的新時代意義。

這讓我想起一個網路笑話。有黨一清官冥壽,大小姐送一匾額「行惡止善」,衆皆譁然。有綠林儒士起身辯之:行同刑,懲罰也;止同趾,到達也。故聖媓之意,乃「懲惡趨善」也!衆人聽罷,皆拍手稱善,贊曰:今媓之中文造詣,實已達「登峰止極」之境!

雖然蔡總統的「明德止善」罕有所聞,但在中國的古籍上確有所見。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典,「明德止善」一詞,典出《西遊記》第十二回,原故事是說唐王看上了菩薩的九環錫杖想跟他買來給唐僧,但菩薩不受惹得唐王不快,菩薩才趕緊稱讚唐王明白道德,舉止正直和善:「今上明德止(原作”正”)善,敬我佛門⋯理當奉上,決不要錢。」一字之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祭孔大典的主角既是紀念孔子而不是唐王,所以《禮記大學篇》的「明德至善」應該比《西遊記》的「明德止善」更爲貼切通順,且不易誤解。尤其吳承恩筆下的「明德止善」指的是唐王「明白道德、舉止和善」,與《大學》毫無關係,因此蔡總統或其文膽肯定不是要引用《西遊記》,而是在不知所云之下用了文青體的縮略語(例如:情勒、運內、限動、生快),恰好教育部的語典裡又收錄了這一詞,因此純屬誤打誤撞,蓋彼「止善」非此「止善」也!當然「明德止善」也有出現在其他罕見的古籍中,但要說蔡總統及其幕僚有如此熱愛中國文化的慕古情懷,那就太沒有臺灣價值了,我是打死不信的!

蔡總統和她的幕僚文膽鬧笑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自自冉冉」到最近這一次的「明德止善」,只能說蔡總統的中文程度真的不好,用的幕僚也都是胸無點墨之輩。所謂「見微知着」,總統在小事上屢屢發生這種低級的錯誤,其治理國家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幾年,臺灣本島不斷地進行「去中化」,從修訂課綱、街道改名、臺文教育、切割歷史等不一而足,其原來的目的本是要突顯臺灣的主體性,以期能跟中國劃清界線,孰料畫虎不成反類犬,結果導至臺灣年輕人語言寫作的表達能力普遍低落,臺語、國語、英語都學,但學的都不精,做學問略知皮毛,但都不求甚解。

只不過蔡英文總統好歹也算是一個高級精英份子,號稱拿了1.5個博士學位,但不論是在臺語、國語或英語的表達能力與使用方法上,卻屢屢犯下一些低級的錯誤,這不僅讓人對她一路走來看似傲人的學經歷,感到不可思議。尤其蔡總統每次出錯總要硬抝(例如自自冉冉),典型的「民進黨可以輸但不可以認錯」的蠻橫。最糟糕的是不認錯就算了,黨還會發動媒體、側翼與親綠學者一起護航洗白,現代版的指鹿爲馬,莫此爲甚!

我不解的是,蔡總統這幾年拼命在島內去中,如今卻在海外尊孔,實在讓人感到突兀,不知所從。特別是蔡總統偏偏又題了「明德止善」這麼博大精妙的中文,更讓人覺得不中不臺,不倫不類。其實蔡總統應該題個簡單的「拍拚讀冊」就好,正如同國造潛艇不該取名「海鯤」而該取名「土蝨」,二者都俗擱有力,臺味十足!

但或許蔡總統的「明德止善」真正的意思是要說「一個人的品德若要等到明天才能彰顯,那就停止今天一切的善吧!」那麼以此對照蔡總統過去7年多「債留子孫,禍延後代」的執政,說不準蔡總統的「明德止善」並不是一個低級的錯誤,而是一個高端的隱喻呢!

(作者爲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