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當如何與老齡化共舞?(韓和元)

大陸最新人口普查統計資料11日公佈。(圖/中新社

5月11日,中國大陸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佈。

數據顯示,大陸人口共14億1178萬人,十年間人口增速爲5.38%,年均增長0.53%,略低於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這表明,人口增速已放緩。與此同時,大陸的老齡化進程卻在加速。據七普數據顯示,年齡構成方面,0—14歲人口爲2億5338萬人,佔17.95%;15—59歲人口爲8億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爲2億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爲1億9064萬人,佔13.50%)。這也就意味着,目前大陸3.38個勞動力需撫養1位老人。但這還遠不是最壞的局面,到明年也就是2022年時,該數值將急劇惡化,原因是從明年開始,大陸將面臨新一輪生育高峰期的人們步入老年。

有關這個判斷,還需從1949年以來,大陸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率說起。中共建政後,大陸人口出現過四個生育高峰,分別爲:1949-1957年、1962-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具體情況大致如下:

1、第一個人口高增長階段(1949—1957年)

中共建政之前,由於常年戰亂社會動盪不安,經濟得不到發展,人口發展緩慢,明顯呈現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特徵反觀中共建政初期,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在該時期人民生活水準醫療衛生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人口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特徵,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維持在高水準,從而出現了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人口高增長狀況。1949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爲36‰,死亡率爲20‰,自然增長率爲16‰,年底全國總人口爲5.42億。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長率上升爲23.2‰,總人口達到6.47億。1949—1957年大陸人口淨增1.05億,這是中共建政後出現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第二個人口高增長階段(1962—1970年)

1959至1961年,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使經濟發展出現波折,人民生活水準受到嚴重影響,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銳減。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進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連續兩年人口出現負增長

三年自然災害過後,經濟發展狀況逐漸好轉,人口發展的不正常狀態也迅速得到改變,人口死亡率開始大幅度下降。強烈的補償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長進入了中共建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並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初。這一時期,人口出生率最高達到43.6‰,平均水準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並逐年穩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這一階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達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達到2688萬人。該時期大陸人口淨增1.57億,這是中共建政後出現的第二個人口生育高峰。

3、第三個人口高增長階段(1971—1980年)

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70年代後期,大陸人口發展出現根本性轉變。中共建政以來人口高速增長帶來的社會撫養壓力,使得政府的認識由人多力量大,逐步轉變爲人多是負擔上來,這就使得人口控制論逐步提上了日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並陸續制定和完善了明確的計劃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長的勢頭得到迅速控制。由此,大陸的人口便由自發的高增長,進入了計劃控制時期。這一時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迅速下降,分別由1971年的30.7‰和23.4‰下降到1980年的18.2‰和11.9‰。然而,由於總人口基數龐大,這一階段大陸人口淨增的絕對數仍頗爲驚人。1971—1980年,全國總人口由8.52億增加到9.87億,淨增1.35億,這是中共建政後出現的第三個人口生育高峰。

4、第四個人口高增長階段(1981—1990年)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計劃生育被確定爲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的措施更趨嚴格。但由於20世紀60年代初第二個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陸續進入生育年齡,加之20世紀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許多不到晚婚年齡的人口提前進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現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達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淨增1.43億,平均年增長人口1584萬,1990年總人口達到11.43億。這是中共建政以後出現的第三個人口生育高峰。

綜上可見,目前大陸所面對的18.70%老齡人口比,主要來自1949年中共建政前出生人口+第一個生育高峰期人口。但正如文章開頭時所說的,到2022年時隨着第二個生育高峰期的嬰兒們邁入老年,到時大陸的老齡人口比將迅速惡化。

事實上,國務院早前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供的數據也印證了這點。報告說:2021年-2030年中國老齡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到2030年佔比將達到25%左右。報告還提到:與此同時,0-14歲少兒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這也就意味着,大陸的整個社會需撫養人口值將>25%+17%(原因也簡單,隨着大陸的工業化,乃至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真正可投入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年齡,應推遲到18歲,甚至以上)。這就意味着每百人裡55個勞動力需撫養45個非勞動力(60歲以上的老人和18歲以下的孩子),或1.2個勞動力人口撫養1個非勞動力人口。這就是不遠的2022-2030年大陸所面臨的人口現實。

當然,需予以說明的是,大陸的人口問題雖然凸出,但遠沒有某些人口學家渲染的那麼嚴重。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4月14日公佈的全球人口報告《我的身體我做主(My Body Is My Own)》顯示,2021年南韓女性人均生育數量僅爲1.1名,在全球198個國家中墊底。這是南韓連續兩年出生率全球墊底——2019年韓國以1.3(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大陸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的出生率排在第192位,2020年出生率跌到1.1,成倒數第一。但與此同時,南韓的經濟卻是一路高歌猛進。

爲何會這樣?原因也簡單,一國經濟的增長,有賴於三要素: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人口老齡化確實通過勞動因素對經濟產生影響,但這一影響可通過科技進步和投資來予以彌補,譬如通過機器化、自動化來彌補。過去一條生產線需一百人,當機器化和自動化後,整條線可能只需十人。至於需求側,確實表現爲買的人少了,但卻可通過人均消費量的增長來予以解決。譬如美國,其總人口僅是大陸的23.8%,尚不及其四分之一,但其消費量卻與大陸相當,甚至還略高,其關鍵點不在於人口總量,而在於人均消費量。

當然,要想像南韓這樣,一邊深陷人口困境,一邊經濟還高歌猛進,得建立於這樣一個前提,那就是在未來幾年,大陸需在技術這一要素上,做出革命性進步。否則,單勞動這一因素的顯著變化,就決定了未來大陸的經濟不容樂觀。別的遑論,單巨大的社會撫養成本,就足以讓這個國度氣喘吁吁。

(作者爲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