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譚傳毅》海軍蒼穹專案恐開啓全新作戰模式

圖爲臺灣海軍操演,發射防空飛彈的情景。僅爲示意圖。(資料照片/國防部提供)

海軍於今年1月27日在左營軍港實施春節戰備操演,同時展示「蒼穹專案」中遠端雷達車組,包括作業車、天線裝備車、天線載運車,另搭配衛星網路通訊的通訊車以及微波通訊車。

同時,海軍也展出雄二、雄三陸機動導彈車,另包括射控指管車、通信中繼車與衛星通信車,構成完整陸基反艦飛彈車組。

200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首次提出「分散式作戰」(Distributed Operation),具體的意思是「分散式作戰部隊具有快速適應和模組化自組織的能力,從而增加敵方對其位置與意圖的不確定性,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作戰的主動。」

爲了實現這種作戰方式,指揮控制決策中心必須轉變爲「去中心化」,由班排級小型作戰單元指揮官根據上級意圖自主決策,不必層層請示。因此,這種小部隊作戰特別需要強大的(網路)態勢情報獲取能力、和鄰近部隊動態等輔助決策工具。

2015年1月刊載在美國海軍官校《Proceedings》雜誌的一篇「分散式殺傷」文章中指出,A2/AD環境正在拒止美國海軍向前沿投送力量,不能隨意實現海洋控制,因此美國海軍必須通過增強各種艦艇的攻擊力,編成分散的進攻性水面行動羣(Surface Action Group, SAG)奪取海上區域控制權,威脅敵方內陸目標,增加敵方攻擊物件複雜度、並稀釋敵軍攻擊密度。

分散部署的SAG即使沒有航母和陸基戰機支援也足以完成複雜任務,相應的,航母艦載機將爲分散式殺傷提供情報、監視、偵察(ISR)和指揮控制(C2)服務,航母的防空與反導屏障,將由密集的戰鬥羣轉變爲分散的SAG提供大範圍的多層保護。2017年,「分散式殺傷」概念正式寫入美國海軍水面戰戰略,其概念表述爲「通過增加單艦的進攻和防禦能力,在廣闊的海域以分散的編隊部署,形成分散式火力」。

蒼穹專案就是分散式作戰的產物,它是海軍陸基的最基本作戰單元,就像陸軍的聯兵營一樣,要能夠協同其他基本作戰單元共同完成某個任務,不但能夠獲得(或共用)其他ISR單元的資訊,而且獨立作戰(自主決策)程度很高,蒼穹專案要是能夠成功,完全取決這些基本作戰單元之間的互聯互通。否則若不如此,蒼穹專案不過就是活動炮臺,對於海軍作戰甚或整體防衛的貢獻並不大。

海軍的假設沒有問題,在開戰之初,所有的雷達站都將被摧毀,蒼穹專案將是海軍最後的活口。在這種情形之下:

第一,按照分散式作戰理念,蒼穹專案車組數量必須很多,除了固定陣地之外,還必須在本島周圍像刺蝟豪豬一樣的大規模機動部署,才能完整的建構海軍的陸基反艦導彈車組、並增加存活率,只有固定陣地是不夠的。

第二,蒼穹專案接受海峰大隊的指揮,然而開戰後海軍所屬雷達站都將被殲滅,將大量依賴(共用)空軍E-2K預警機和P-3C反潛機的ISR資訊。而在開戰後,空軍所面臨的狀況將和海軍一樣:機場被毀無法起降預警機。此時海軍只能依賴蒼穹專案的機動雷達才能繼續自主作戰。到底是獨立作戰、或者是聯合其他軍兵種作戰?目前海軍還沒有說清楚。

第三,蒼穹專案自主作戰許可權不夠。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整合監偵平臺、並統一指揮作戰,平時蒼穹專案車組還可好整以暇慢慢備戰,聽候命令發射。戰時情況瞬息萬變,若不及時授權蒼穹專案作戰而要層層請示,怕是已經貽誤戰機搞亂了一鍋粥。

第四,海面、空中與地面作戰單元之間的互聯互通能力不足。各個作戰單元組網目的是整合小型化資料鏈設備,作爲發射平臺、大小型無人機、地面與海空作戰單元之間存在的互聯互通。即以E-2K爲例,美軍閹割了E-2K的衛星通信能力,而海軍卻聲稱蒼穹專案擁有衛星通信能力,但不知蒼穹專案接收誰的衛星信號?蒼穹專案如何與空軍預警機組網?

第五,海空軍基本作戰單元之間互聯互通的程度仍然不高。頂層設計看似完整,例如空軍「強網系統連接15處空軍雷達陣地、參謀本部戰情中心、海軍作戰中心、陸軍導彈陣地、空軍防炮作戰中心、民航管制中心、各飛行基地,形成C4ISR作業系統。但是底層基本作戰單元例如蒼穹專案的指揮管制網路的組建還不是很清楚,至少彼此之間戰術資料鏈的整合付之闕如,遠達不到聯合作戰或分散式作戰的目標。

第六,蒼穹專案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不足。戰場態勢感知就是運用陸、海、空、太空各領域的感測器網路,例如雷達、光電、技術偵察手段、甚至於人力偵察等,對於在某個時間和空間內的戰場態勢進行感知,形成即時的戰場狀態。蒼穹雷達只是戰場態勢感知的一小部分而已,可見其ISR能力相當的弱。

第七,火力協調能力不足。火力協調一般按照打擊地區或縱深目標進行,要使各火力單位之間截長補短。例如以武裝直升機進行突穿有困難,可先以雄二導彈突擊,若導彈突擊有問題,就應以陸基火箭彈補齊。看起來從海軍蒼穹導彈到陸軍武裝直升機到火箭彈,這個跨度未免太大,已經超過蒼穹專案的荷載了。

第八,蒼穹專案作戰能力不足。在C4ISR體系之下的作戰,儘管是最基本的作戰單元都可以達到多軍兵種作戰的效果,例如「A射B導」。所謂A射B導就是B艦瞄準目標導引蒼穹導彈A車發射導彈。A射B導並不困難,通過資料鏈系統就可以完成。但不知蒼穹專案資料鏈系統是否支援?

毀性之一:無人機攻擊。

無人機攻擊可說是蒼穹專案最大的敵人。無人機在現代作戰所展現出強大的殺傷力毋庸置疑,2020年1月3日凌晨,美軍MQ-9無人機精準獵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就是個例子。未來無人機集羣作戰,對蒼穹專案的威脅更大。

解放軍對臺發起第一波攻擊,也就是海軍所假設的,所有雷達站都將被消滅,只剩下蒼穹專案存在。如何作戰?顯得格外重要。

與此同時,解放軍將以無人機集羣攻擊國軍各型導彈陣地。無人機集羣主要由大中小型無人機組成,分別以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低雷達截面積、而且以交錯部署在陸海空太空的各種偵察預警系統,全方位搜索國軍固定與機動飛彈陣地包括蒼穹專案並展開攻擊。而蒼穹專案只有一個維度(陸基)的雷達,還只能針對海上目標,能夠躲得掉解放軍無人機集羣的攻擊、並搜索識別不同的無人機集羣?

從蒼穹雷達天線來看,屬於傳統機械掃描雷達,而不是較先進的相位陣列雷達,可知其工作範圍不會很大,不要說對整體防衛的貢獻,可能連自保都會有問題。

易毀性之二:軟殺傷(斷鏈與放毒)。

假設蒼穹專案是一個節點,事實上海軍宣稱蒼穹專案就是個節點(配屬了中繼車),若要蒼穹專案正常工作,必然依賴不同作戰單元之間的指管資訊能夠互聯互通,關鍵因素是通信鏈路與控制系統。一旦蒼穹專案通信鏈路被幹擾或控制系統被入侵,與蒼穹專案有關的作戰單元都可能全軍覆沒。

除了以電子干擾或網路攻擊等軟殺傷蒼穹專案,更有甚者針對蒼穹專案施放病毒,入侵國軍指管系統,攻擊國軍戰術資料連結大概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廉價的方式。

易毀性之三:硬殺傷。

如果軟殺傷無效,解放軍還可以進行硬殺傷。例如以遠端火箭彈系統攻擊、鐳射或電磁或微波攻擊、自殺式無人機攻擊等。解放軍庫存還有約3千架殲-6戰機,可以改裝成無人自殺機,可以充分滿足無人機攻擊之用。

此外,解放軍陸軍裝備有300MM遠端火箭彈,央視最近播出第79集團軍的一次火箭彈實彈演習視頻,成功擊毀海上移動靶船。從裝備性能角度看,使用導引精度不高的遠端火箭彈打擊海上移動目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從戰術觀點來看,遠端火箭彈能夠成功打擊海面移動目標,可以大幅降低打擊成本,同時大大增加國軍攔截難度。不排除解放軍不按套路使用遠端火箭彈打擊蒼穹專案、以及其他飛彈陣地,可能開啓了全新的作戰模式

國軍最大的問題在於軍兵種之間本位主義仍然濃厚,所謂屁股決定大腦,坐在軍兵種分立的位子上,想的總是自己。跨軍兵種作戰是基本作戰單元之間的聯合作戰,彼此之間的互聯互通是最基本的任務。

未來即使國軍實現了C4ISR體系的整合,但是指揮管制系統未能跟上,再新的裝備也是枉然。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