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食物真不能吃嗎?都說是資本家陰謀,其實是企業在“自保”!
在小的時候我們通常認爲,一但超過保質期,食品就馬上不能吃了,食用會有很大的風險。
但生活經驗逐漸豐富後,很多人發現,很多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從外觀上來看完好無損,大膽嘗試甚至連味道都沒有很大變化。
就有人說,保質期就是商家爲了讓人多消費創造出來的噱頭!是資本的套路!
事實真的如此嗎?保質期的定義是什麼?保質期對商家和對消費者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呢?
保質期究竟是什麼?
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人民的餐桌從沒得吃,到愛吃什麼吃什麼。
國家的發展讓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日子變好了,選擇變多了,消費者也更加在意食品的食用安全,無形之中,餐桌上的浪費也在悄然增加。
也有很多人恪守節儉美德,不管有沒有在保質期內,只要吃了沒有不適,就大膽食用,這樣略爲冒險的生活習慣也讓很多家庭產生矛盾。
在國家規定中,保質期到底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8-2011表明,“預包裝食品在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即爲保質期一詞的定義。
短短20字裡,我們能提取到以下幾個有用的信息:
1.保質期的時間變化保證的品質變化,保質期內食用品質最佳。
2.在標準的貯存條件中,保質期的時限纔是有效的。
3.只有預包裝食品纔有標明保質期的要求。
在我們的常規認知裡,保質期的時間是決定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的、保質期的貯存條件是隻有常溫、冷藏、冷凍三個選擇的、保質期的要求是針對所有食品的,國家對於保質期的規定,好像真的與我們的日常理解產生了差別。
難道,過了保質期的食品真的可以照常食用嗎?
保質期對於消費者的意義
超過了保質期是否可以食用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食品的類型和我們的保存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格外注意薯片、飲料、牛奶等食物的保質期。
而大米、麪粉、生抽、食用油這種主食和調味品的保質期往往都沒有格外關心。
這是由於零食食用頻次高、易變質,而廚房食品使用的次數相對較少、且出現的場景較爲集中的原因、產品變質的可能性小,所以我們對其的注意會相對減少。
不過,不管是哪一類食物,都需要嚴格遵守貯存要求。
像蠔油、香油、蜂蜜,都是我們常見的容易儲存錯誤的食品。
蠔油,傳統做法是用牡蠣熬製濃縮,現代多用牡蠣和複合調味料製成,味鮮微甜,被稱作海底牛奶,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調味品。
開封后的蠔油最好的保存條件,是在0℃-4℃的冰箱進行冷藏,可以保證其品質的穩定。
但很多家庭蠔油開封后就和鹽、味精的調味料一起放置在常溫環境中,有些甚至在竈臺旁邊,炒制菜品的高溫還會讓開封后的蠔油加速變質。
蠔油變質時,顏色會變深、會產生異味,質地也會變得更加濃稠甚至產生結塊現象。
出現以上的情況,即便蠔油尚在保質期內,也是不可以食用的。
要注意的是,蠔油質地濃稠,使用過程中瓶口不容易清理,變質哪怕只是發生在瓶口處,整瓶蠔油也需丟棄。
瓶口最先變質的這一特點,也爲我們判斷過期蠔油是否可以繼續食用提供了便利。
要是蠔油過期了,我們可以觀察瓶口處,肉眼觀察其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少量蘸取,無異味且保存得當,就可以放心繼續食用啦。
香油常溫保存沒有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光密封保存。
在很多自助餐廳的調味區,香油往往敞開着蓋子放在那裡,這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家庭廚房朝向比較好,日光充足,要注意香油的存放位置,以免因日光照射產生變質。
而蜂蜜,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將其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純正的蜂蜜價格高昂,普通人的心理是放在冰箱反正不會出錯,要是常溫保存產生變質得不償失,這樣的心理反而讓我們保存不好蜂蜜。
蜂蜜生來就具有保鮮功能,冷藏的狀態下,蜂蜜會析出葡萄糖,雖然仍然可以食用,但口感會變差。
所以,蜂蜜最佳的保存方式,是將其放置在常溫的陰涼處即可。
像這樣的食品,保質期的重要性更多的在於其標明的儲存條件,在規定的條件下存放,即便是超過時限,只要沒有變質,短期內繼續食用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真空包裝或者是充氣包裝的食品,在沒有鼓包或者漏氣且密封完整的情況下,哪怕過期了一兩個月,食用的問題也不是很大。
但是,奶製品、海鮮等食品,過期食用的風險會比較高。
這類食品的變質速度很快,天氣炎熱時,需要冷藏的奶製品和海鮮未開封的狀態下,常溫下一個小時就會產生變化,開封的甚至可以快到30分鐘就開始變質。
即便是重新放入冰箱,變化的過程也是不可逆的,食物體內產生的細菌仍然可以緩慢影響食物。
如果是在商店購買的這些容易變質的食品超過了保質期,打折促銷也不要買回家食用。
總的來說,在面對比較穩定的食品時,保質期對於消費者的意義,是教授正確的存放方式,要是臨近保質期還能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享受產品。
要是過期了,仔細觀察食品的色澤和狀態,少量蘸取品嚐無異味的情況下,可以按計劃優先食用,儘快消耗掉。
而易變質的食品,保質期的意義則是明確其食用時間,且奶製品和海鮮變質食用的後果較爲嚴重,這類食品還是嚴格遵守保質期上標明的時間,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健康去冒險。
安全,是保質期對消費者最大的意義,那對於企業來說呢?保質期又意味着什麼?
保質期對於企業的意義
對於企業來說,保質期是國家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約束,也是企業維護自身利益的防線。
有些消費者會覺得,部分食品既然過了保質期也能安全食用,那企業將保質期標的那麼短,就是爲了讓消費者產生食品安全焦慮,從而增加購買頻次,提升企業銷量。
這種言論是一種很惡意的揣測。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食品的保質期企業是如何制定的。
一個品類的保質期,是從食品結束加工的當天算起,一直到食物變得不好吃爲結束,再乘以0.7-0.8的係數,爲最終的保質日期。
舉個例子:
屏幕前的你是一家生產水果硬糖廠家的老闆,你的糖要經過原材料榨汁、熬糖、調色、糖漿塑形、包裝五個步驟。
請問,保質期測算的開始日期是那個工序結束開始計算?
誒,答對了,是糖漿塑形階段結束後開始計算。
第二題,因爲你的水果硬糖含有鮮榨果汁夾心,所以測算出來的口感變差的時間爲240個小時,既十天,那你在外包裝上最長可標註的保質期爲多長?
答:10天×0.8=8天,你的水果硬糖最長可標註的保質期爲8天。
這只是最簡單的舉例,真正的食品保質期測算,需要將以上的過程重複成百上千次,經過國家抽查審覈,才能最終形成一串簡單的文字數字標註在我們購買的食品上。
有些企業選擇將保質期標註的比較短,一是因爲國家規定,二是主動規避風險,消費者要是食用了保質期之外的食品產生問題,那企業就可以使用過保這個理由,避免很多的賠償。
而不是揣測的那樣想要消費者多買,因爲產品如果受衆較少,稍微囤積一會會就會臨期,臨期的折扣有時候甚至都覆蓋不了生產成本,經銷售發現賣不出去虧錢,甚至不會繼續進貨,這樣操作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保質期對於食品生產企業來說,是企業在市場生存下去的紅線,是讓產品能夠合法銷售的基準,是維護企業自身的標準。
有些人覺得,老家過年薰得臘肉一年吃不完還能放下一年,保質期沒有存在的必要,東西壞了誰還吃不出來嗎?
如果國家不出臺關於保質期的食品安全規定,那企業生產就會處於一個無監管的狀態。
如果期間消費者食用出現了問題,那面臨的就是維權無門。
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執行策略,但是不能沒有,保質期保證的,是消費者的安全。
這兩天,有消費者發生產品的保質期遭到篡改,這麼做的生產方,篡改的是一個民以食爲天國家對於食品安全監管的決心,也是在篡改自己企業的未來。
同時,我們作爲消費者,養成仔細觀察保質期內容,仔細分類需要不同保存方式的食品,學會如何判斷食物是否還能繼續食用,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