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當網紅是不務正業嗎

近期,一些企業家當起主播,不遺餘力打造個人IP,引發社會熱議。企業家爭當網紅,是不務正業嗎?

互聯網時代信息過剩,注意力成爲稀缺資源。流量經濟是注意力經濟在互聯網時代的集中體現。對企業來說,以流量爲載體獲取更多注意力,進而進行產品變現,企業家親身下場博流量無可厚非。

但也要看到,企業家並非職業網紅,不能完全被流量裹挾,捨本逐末。其中有三對關係需要辯證把握、妥善處理。

網絡流量和產品質量的關係。企業家獲取流量並不是終極目的,而是將流量作爲洞察用戶訴求的手段。如果把流量當作一切,最終必將被流量反噬。畢竟,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主要取決於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口碑,其次纔是多樣化的營銷手段。知名度不等於美譽度,如果自身產品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企業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未必能正相關。

迎合粉絲和改進服務的關係。企業家最大的價值在於創造有價值的企業。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家的走紅,應是基於企業受到用戶追崇而產生的認同,而非企業家單純靠自我包裝產生的結果。部分企業家熱衷迎合網友,甚至頻頻通過製造公共話題等方式取悅粉絲,樹立了一定的個人形象,而如果企業經營和產品服務跟不上,個人IP和企業IP難以有效契合,最終未必都能有好的結果。

過度炒作與聚焦主業的關係。企業家的一言一行,都集中體現着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企業家不是專職網紅,因爲要經營企業,所以其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企業家將大量時間都用在網絡作秀上,勢必會對企業正常運轉產生影響。

市場在哪裡、消費者訴求在哪裡,企業家的關注點就應該在哪裡。追求流量可以理解,但不能爲了流量一味博取眼球,僅靠吸引眼球贏得的注意力註定是無法長久的。企業家應全面瞭解消費者的訴求和興趣點,既要贏得注意力,還要想辦法提升持久影響力。致力於長期主義,從更長的週期觀大勢、謀全局,才能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