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曝世代」近4成滑手機就焦慮 專家提醒家長注意1原則

親子天下今天舉行「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記者會,調查發現,有將近9成小五到國三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記者李芯/攝影

現在的小學到國中學生,是出生時身邊大人就有智慧型手機、網路社羣的「過曝世代」。根據親子天下調查,有將近9成小五到國三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近4成光是滑手機、看朋友的PO文就會感到焦慮。心理師表示,大量、不當使用社羣平臺可能誘發青少年的心理脆弱性,而教育部與衛福部也合作培訓老師,瞭解如何輔導3C成癮的學生。

親子天下調查指出,高達87%就讀國小5年級到國中3年級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過曝世代經營人際關係的主流管道是Instagram等社羣媒體,其中,面臨國中會考的9年級生,平均每4人就有1人使用社羣媒體超過4小時。有學生在問卷中提及,生活中最大的壓力來源是「手機一直被媽媽沒收」。

親子天下調查也發現,有50%兒少會在乎別人是否在自己的社羣貼文按贊、留言,近4成光是滑手機、看朋友的PO文,都會感到焦慮。另外,有53%中小學生希望減少自己的社羣媒體使用時間,重度使用者反而沒有這股意識。

《過曝世代》作者、臨牀心理師陳品皓指出,大量、不當使用網路或社羣平臺,可能會誘發或加劇部分青少年的心理脆弱性。根據研究,網路使用與大腦發展存在關聯性,現場經驗也發現會帶來情緒、人際、比較、霸凌、性剝削等問題。

陳品皓表示,當網路成爲青少年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可能會造成孩子的不穩定性,直接或間接加劇情緒困擾。他建議家長在孩子自我認同養成過程中,應掌握一個原則:「挫折=挑戰-意義」,讓孩子瞭解,決定挫折的從來不在挑戰,而是在於意義。

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觀察到,現在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壓力耐受度比較不足,且自我意識薄弱,因此該校與情緒教育推廣團體芯福裡合作,培養學生自我認識,瞭解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在團體中學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育部國教署主任秘書張永傑說,教育部爲了培育中小學生的資訊倫理、媒體素養,將媒體識讀、資訊科技的合理使用納入課程學習內容,也透過友善校園活動傳遞身心健康相關議題,希望能促進孩子學會自我認同,增強覺察情緒、解決問題的能力。

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如何栽培年輕世代的心理韌性是巨大工程,賴清德總統推行許多新政策,包含讓情緒學習正式納入教育部課綱。另外,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合作辦理教師培育營,讓老師知道如何輔導3C成癮的學生。

親子天下「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由天下雜誌羣調查中心做調查執行,針對全臺10到15歲的國中小學生,依照縣市人口比例採分層抽樣,網路問卷和紙本問卷並行。調查時間爲2024年3月4日到4月10日,回收9464份樣本,來自全臺499所國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