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汽車集團,迎來權力的更迭

國內最大汽車集團,迎來權力的更迭。

上汽集團原董事長陳虹因爲到齡退休,辭去董事長及其它職務。

繼任者沒有懸念,是小陳虹三歲的王曉秋,而經公司董事長提名,賈健旭擔任公司總裁,任期與本屆董事會任期一致。

1961年生人的陳虹,達到退休年齡後又續任三年,嚴格意義上來說,新任董事長王曉秋也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只不過在大象轉身的節骨眼上,老將掌舵貌似更爲安全。

相比之下,賈健旭就非常年輕了,1978年出生的他,今年才46歲,妥妥的年輕新生代領導人。

01

留下一個怎樣的上汽?

陳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上汽人”,1984年從同濟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後,他就進入上汽工作,今年已經整40年。

2014年他正式接掌上汽,過去這10年來,上汽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任之初,陳虹提出了新四化戰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彼時蔚來和小鵬還在襁褓之中。

2016年,上汽發佈了和阿里合作打造的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在上市第一個月就賣了2萬多臺,訂單一度突破10萬,搭載的斑馬智行車聯方案也一炮而紅。

2018年,上汽乘用車銷量逆勢增長34.5%,拉動上汽集團上漲1.8%,全年銷量達到705萬輛,陳虹功不可沒。2020年,榮威和MG名爵這兩個自主品牌的銷量超過70萬輛。

而且從銷量來看,上汽集團已經連續18年成爲國內汽車製造商銷量第一。

巔峰是有,但也有不少遺憾。

一個明顯趨勢就是,合資品牌不再是上汽集團的利潤奶牛,甚至開始成爲轉型的包袱。

以2019年爲例,當年上汽集團整體銷量同比下滑11.54%,而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別同比下滑了3.07%、18.78%和19.42%。

到了2023年,合資品牌下滑趨勢仍在繼續,上汽大衆同比下滑8.01%至121.5萬輛,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4.45%至100.1萬輛,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滑12.31%爲140.31萬輛。

合資品牌賣不動,也是上汽集團連續6年沒有完成營業收入和銷量目標,且整體銷量連續5年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2019年開始,特斯拉崛起,蔚小理等新勢力也開始嶄露頭角,市場局勢驟變,新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2020年11月,陳虹牽頭主導的“1號工程”智己汽車走進大衆視野,不過首款車型智己L7因定價過高沒能一炮打響,直到2023年,智己LS6迎來單車月銷破8000臺的小高峰,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今年5月上市的智己 L6,截至6月25日,交付數量僅爲4100輛,而其對標的小米 SU7 在今年 6 月的交付量已經超過了1萬輛。

其實上汽本來有“抄近路”的機會。

上汽集團2020年股東大會上,上汽被問到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爲等第三方合作,陳虹當時表示,這樣會使上汽變成軀體,而華爲則成了靈魂。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此言一出,被不少人打上了保守的標籤。

反觀2021年把“靈魂”交給華爲的賽力斯,二者合作打造新品牌AITO問界。2022年,賽力斯就從143億營收一舉邁入300億大關,毛利率恢復至兩位數。

直至今日,藉助華爲的勢能,賽力斯逐漸從一個邊緣車企,走向新勢力的核心牌桌。

02

“老少組合”接棒

接替陳虹的,是跟隨其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王曉秋。

2014年,陳虹走馬上任集團董事長後不久,就一次性任命了五位副總裁。其中一位就是王曉秋。

1964年8月出生的王曉秋,今年即將年滿60歲,爲上汽集團效力了35年,曾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黨委副書記。

王曉秋職業生涯中的關鍵錨點發生在2003年,那一年上汽集團正式啓動自主品牌項目,而王曉秋正是首任負責人。

併兼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參與收購羅孚全系列核心技術產品,在他的操盤下,首款在售價上與合資品牌競爭的榮威550轎車問世。

隨後推出榮威750等中高端車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曉秋算是上汽自主品牌之路的“拓荒者”。

2019年7月,王曉秋升任上汽集團總裁。有意思的是,雖說這次王曉秋接替陳虹擔任上汽集團董事長,但年近60的他其實只比陳虹小了3歲,這也是爲什麼會稱其爲老將的原因。

根據上海市的規定,上海市管企業管理人員實行任期制,年滿60週歲的在免職的同時辦理退休手續。但業績突出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因工作需要可適當延長任職年限,但最遲不超過63週歲。

比如陳虹,2021年年滿60歲的他,本應到齡退休,但上海市決定續聘3年,所以一直留任到現在。

而且根據上汽集團前兩任掌舵人來看,上汽集團前兩任董事長鬍茂元和陳虹均在已屆滿63歲時退休,所以即便是按照延遲退休的策略,王曉秋大概率能幹3年。

不久前上汽集團官網發佈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以自主品牌建設爲抓手,着力加快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發展”的戰略方向。

不難看出,自主品牌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海外市場拓展將是上汽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自主品牌恰恰正是王曉秋所擅長的領域。

相比於已經60歲的王曉秋,此次升任上汽集團總裁的賈健旭更具前瞻性,賈健旭曾負責上汽集團整車業務整個歐洲市場的開拓,而這也恰恰對應了不久前上汽集團定下的加快海外市場拓展的戰略方針。

賈健旭還是上汽集團少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1978年2月,2018年起擔任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推動了智能座艙產品全面落地。

2023年2月,賈健旭接任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之後,2023年與智己汽車首席執行官(CEO)蔣峻、原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兼飛凡汽車CEO吳冰一起,被任命爲上汽集團副總裁。

不難看出,其最近兩年的升遷速度堪比“坐直升機”,不到一年時間,賈健旭被提拔爲集團副總裁,又不到一年時間升任爲集團總裁。

03

挑戰還有很多

領導班子換新後,眼下的上汽存在太多轉型難題,這艘巨輪也將駛向轉型深水區。

2023年,上汽集團銷量約502萬輛,雖然連續十八年保持國內第一,但這一數據與其2018年巔峰期相比,已跌去約200萬輛。

不僅如此,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還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上汽集團的銷量首次被比亞迪超過,上汽集團6月份銷量爲30.05萬輛,同比下降25.92%;而在同期,比亞迪實現銷量34萬輛,同比增長34.7%。

此外,不僅是新能源轉型受困,連續八年位居中國車企出口銷量第一的成績,也很有可能保不住了。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的出口量爲43.9萬輛,被出口53.2萬輛的奇瑞汽車反超第一,而2024年上汽集團的出口目標爲135萬輛,僅完成了32.5%。

再加上歐盟後續要徵收稅率高達37.6%的反補貼稅,上汽集團也成了不小的受害者。

雖然自主品牌、新能源和出海將會是上汽新的“三駕馬車”,但要起到領頭作用還需要時間沉澱。

現在接力棒已經交到王曉秋和賈健旭手上,就看怎麼重現輝煌了。

莫斯科,已經跑滿了中國汽車

本文源自:超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