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腸躁症... 研究:竟是把塵蟎「吃下肚」害的!
▲常常腸胃不舒服,竟然有可能是因爲吃進太多塵蟎!(圖/達志/示意圖)
腸道里也有塵蟎?塵蟎,大概是許多人一提到過敏時,第一個想到的過敏原。根據報告,塵蟎確實是臺灣最重要的急性過敏原,會引發各種上呼吸道症狀,例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氣喘,導致呼吸困難。據統計,有高達八成的氣喘患者對塵蟎過敏,至於其他過敏疾病如結膜炎、皮膚溼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也都可能因爲接觸塵蟎而被誘發。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溫度約二十到三十ºC,溼度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環境,最適合塵蟎生長,而臺灣的氣候正好是塵蟎所愛,所以塵蟎可說是無所不在。塵蟎體積小,重量輕,可能飄散於空氣之中,牠的分泌物、蟲卵、屍體碎片、排泄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難怪是引發許多人急性過敏症狀的兇手。
▲塵蟎的分泌物、蟲卵、屍體碎片、排泄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圖/本報資料照)但是,你以爲塵蟎只是這樣嗎?只會影響呼吸道?頂多讓你難過半天、擤擤鼻涕、打打噴嚏、吃吃藥就沒事了?那你就太小看塵蟎了!根據二○一六年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腸胃學》(Gut)的研究報告,塵蟎並非只在我們的呼吸道被發現,也不只影響我們的呼吸系統。研究證實,在我們的腸胃道里,也發現了塵蟎過敏原的存在!更糟糕的是,牠並不是相安無事地從糞便中被排出來,而是會破壞腸道黏膜細胞的緊密連結,造成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形成腸漏,還會引起發炎反應。「怎麼可能?我們的腸道里也有塵蟎?」我們周遭的環境到處都有塵蟎,正因爲它無所不在,又散佈於空氣中,我們可能不經意就吃進肚子裡,或者吃到被塵蟎過敏原附着污染的食物。從研究看來,塵蟎的過敏原能夠通過腸胃道消化液的重重考驗,在我們的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甚至直腸都發現得到牠的蹤跡!學者還認爲,這項發現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麼許多有過敏症狀的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症或腸躁症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高,因爲塵蟎極可能就是共同元兇。而無所不在的塵蟎,可能也是造成氣喘及發炎性腸道症盛行率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
▲發炎性腸道症也可能是塵蟎所引起的症狀。(圖/記者周宸亙攝)既然塵蟎不只影響呼吸道、誘發氣喘和鼻炎,還可能影響腸胃道,造成腸漏,而腸漏又會增加體內發炎,罹患慢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影響健康甚鉅,那到底該怎樣避開塵蟎呢?既然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我們反其道而行就是了。例如將室內溼度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讓塵蟎無法生存;或是利用高溫的熱水清洗,六十ºC的熱水大約三十秒即可殺死塵蟎;或是定期清掃室內,避免人體的皮屑、室內昆蟲的排泄物或屍體、發黴的食物等,成爲塵蟎的食物來源。夏天的溫熱潮溼可謂塵蟎的最愛,最好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傢俱。若有飼養寵物也要格外注意,貓狗的皮屑同樣是塵蟎的食物來源,定期清洗打掃更顯重要。以上各項措施,都有助於防治塵蟎,避免誘發過敏及發炎疾病。
▲《腸漏,發炎的關鍵》。(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7月4日出版。作者介紹:吳佳鴻醫師
鴻馨診所院長。臺大醫學系醫學士、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肥胖醫學會肥胖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秘書長、臺灣醫用營養醫學會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IFM)醫師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核心課程訓練、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專科醫師考試通過。
吳醫師認爲身體的組織、系統、器官的生理運作,都是彼此緊密相關、互相影響,而非獨立運行。面對慢性病的趨勢,我們可以試着跳脫以「疾病爲中心」、器官各自獨立、單純治療症狀的框架,融入以「創造健康」、「人爲中心」的全人整體照護思維,透過生活形態中飲食營養、運動活動、睡眠休息、壓力管理、周邊關係、心理情緒心靈等各面向的調整,讓身體各系統間的生理功能和諧運作,進而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Optimal Health)。他主張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周邊的人,讓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