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利用盟友監聽盟友 美歐互信裂痕加深

近日,據丹麥國家廣播公司報道,2012至2014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丹麥國防情報局接入丹麥互聯網獲取原始數據,以監聽瑞典挪威法國德國政府高級官員,其中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

美國向來以“網絡安全衛士”自居,而今卻爆出一樁利用盟友監聽盟友的“醜聞”,這無疑會讓修復中的跨大西洋關係遭受衝擊

針對此次曝光的竊聽事件,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丹麥情報部門盟國領導人進行監聽的做法不可接受,並要求美國和丹麥就此作出解釋。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則表示,美國監聽盟友只是“冰山一角”,真相要糟糕得多。

丹麥國際研究所研究員赫勒斯特維特發表觀點,國際法允許各國互相監視,以防止戰爭、降低戰爭烈度,但還有一個“君子協議”, 即一個國家不應監視任何盟國。

事實上,美國已多次被曝監聽其歐洲盟友。2013年,美國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斯諾登揭露了“棱鏡”計劃,稱美國監聽了德國公民電話網絡通信,而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被懷疑在美國的監聽範圍內,爲此,德國外長專門召見了美國駐德大使;2015年,據維基解密爆料,美國國安局先後監聽過法國三位總統希拉剋、薩科齊和奧朗德;去年,丹麥媒體稱,美國通過丹麥國防情報局自由獲取丹麥公民隱私,對丹麥政府、丹麥國防工業以及其他歐洲國防承包商進行間諜活動,試圖獲得有關其戰鬥機採購計劃信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其《“修復”與“重塑”之間的歐美關係走向》一文中指出,儘管短期內歐美關係將有改善跡象雙方合作政治基礎脆弱,歐美在戰略目標經貿競爭以及安全關切上的矛盾,已成爲相互關係中的結構性因素。

美歐關係曾在特朗普執政期間遭受重創,跌至歷史低點,隨着拜登入主白宮,美歐關係出現“回暖”。 而本次竊聽事件的曝光,讓修復中的美歐互信裂痕加深。

斯諾登在社交媒體轉發本次竊聽事件報道時稱,美國總統拜登曾深度介入這一醜聞。這也讓拜登的歐洲之行和在G7峰會上的境遇變得微妙尷尬。

繼“棱鏡門”後,美國此次監聽醜聞,再次激起國際輿論對“監聽帝國”、“黑客帝國”的集中聲討。其所謂“清潔網絡”的真實面目已暴露無疑,全球聯合抵制美國的“網絡霸凌”已是當務之急。(蘇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