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再提完善數據基礎制度,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作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頻迎政策利好。接下來,國家將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會議指出,要從全局高度認識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此前的7月2日至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江蘇蘇州調研,提出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爲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業內專家認爲,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實施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的重要途徑。我國製造業“智改數轉”步入“快車道”,數字經濟加快向製造業各領域滲透。同時,部分企業仍面臨着不敢轉、不會轉、不願轉等突出問題,當前亟須破解企業“智改數轉”中的難點痛點。

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經濟已是支撐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領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國家數據局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我國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佔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制定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要提升平臺企業創新能力,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達383.7萬座,佔全球總數超六成,互聯網應用範圍不斷擴大,IPv6資源供給豐富,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前列,數字經濟發展基石日益穩固。

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工信部將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適度超前佈局建設5G-A、算力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智能化綜合性的數字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工廠內外網絡改造和標識體系的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制度建設方面,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7月2日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透露,國家數據局將以制度建設爲主線,今年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給,推動我國海量數據優勢轉化爲國家競爭性新優勢,促進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劉烈宏指出,世界經濟的每一輪爆發式發展都與新的生產要素密切相關。從土地、資本到技術,新生產要素逐步融入社會化大生產,並最終成爲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伴隨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爆發式涌現,數據作爲新的生產要素,正逐步成爲價值創造的源泉。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需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要動力。

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製造業

今年以來,李強在陝西、北京以及安徽等地調研期間,製造業均是其關注的重點,所調研的企業也多與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有關。

據新華社報道,李強在蘇州調研首先來到蘇州匯川技術有限公司,察看最新產品展示,參觀生產車間,瞭解企業研發生產工業機器人部件和汽車、裝備領域的電機驅動及控制系統等情況。在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強聽取企業在人工智能軟件、芯片等方面研發進展介紹,瞭解向汽車、家電等行業提供產品解決方案情況,體驗語言大模型技術。

李強說,大模型的迅猛發展,正在催生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方式顛覆性變革。要發揮我國市場規模大、需求層次多、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着力推動面向各行業各領域的垂直應用,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壯大智能產業。

調研中,李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在聽取江蘇省和部分企業負責人發言後,李強指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事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必須作爲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堅持供需雙向發力,在需求側聚焦共性問題找準轉型切入點,在供給側大力培育專業化服務商。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加快設備數字化普及,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製造業。

李強強調,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是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強化創新引領,樹立國際視野,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形成蓬勃發展、成長壯大的生動局面。各級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環境,完善梯度培育體系,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長爲“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

此前5月11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會議指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要根據製造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分行業分領域挖掘典型場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做好設備聯網、協議互認、標準制定、平臺建設等工作。

上述國常會特別提到了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與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

破解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點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積極進展,爲促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工信部出臺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以及“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5G應用“揚帆”、新型數據中心發展等多個行動計劃,着眼加速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爲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壯大數字經濟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工業大類全覆蓋,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燈塔工廠,其中有62座在中國,佔比超過了40%。

中小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今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本次工作包括三項重點任務:聚焦企業需求,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強化數字賦能,培育高水平“小快輕準”產品;推動“鏈式”轉型,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今年將選擇35個左右城市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黨委書記田川表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同時也要看到,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交叉性和複雜度,難以一蹴而就,其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田川認爲,轉型需求面臨認知、技術、資金等三方面約束。從認知約束看,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根據自身既有資源和能力動態調整轉型策略,對數字化轉型的科學認知有待深化。從技術約束看,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中小企業,硬件設備改造有限、軟件應用覆蓋率不高,數字化轉型技術基礎較爲薄弱。從資金約束看,數字化轉型投入回報不確定性高,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有顧慮。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7月5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工信部將會同各地方各部門,“點線面”同步發力,抓好行動方案落實,力爭到2027年,工業大省大市和重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到2030年力爭規上工業企業基本完成一輪數字化改造。

他介紹,“點”,就是要聚焦重點企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線”,就是聚焦重點產業鏈,推進數字化協同改造。“面”,就是聚焦重點集羣、重點園區,建設一批高標準數字園區。

工信部將以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爲重點,優先推動裝備製造企業、大宗耐用消費品生產企業和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支持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展數字化集成應用創新,引導數字化水平較高的企業分級建設一批智能工廠。

此外,工信部將制定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一鏈一策”開展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改造,推廣細分行業典型場景和解決方案。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引導供應鏈企業接入,打造一批數字化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