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友善耕作 給水雉安全的家

臺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棲地種植菱角讓水雉有覓食、築巢、休息之處,每年8月就開始採收菱角。(臺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臺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推廣保育觀念,在棲地種植菱角等浮葉植物,讓水雉有覓食、築巢、休息之處,同時藉由種菱採菱活動,讓民衆認識棲地的重要性;在園區外,工作人員也努力推廣友善耕作,鼓勵農民不用農藥、少用化肥,讓水雉可以安全棲息繁殖。

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爲了推廣水雉園區附近農民進行友善耕作,他們每年一期稻作播種時,都會去巡田,看農民田裡有沒有被毒死的水雉或其他鳥類,再跟農民溝通以「直播稻穀」播種時不要用泡農藥方式防鳥啄食,改用驅鳥球、驅鳥風扇等其他方式驅鳥,並且鼓勵農民少用化肥。

經過多年推廣,農民漸漸瞭解保育重要性,愈來愈多農民加入友善耕作,並且會和園區工作人員討論,菱角田有蟲害時,如果不用農藥,要如何處理,園區也會請農業改良場提供替代農藥防治蟲害的方法。農民看到自己田裡的生態豐富,有水雉、野鳥棲息,也會隨時跟園區回報成果

以推廣保育觀念爲主的生態教育園區內,爲了營造適合水雉生活環境,每年水雉的繁殖覆育期到11月中旬左右結束時,園區內的溼地也要開始着手進行整理,並在4月種植菱角,讓在6、7月水雉繁殖期時可以築巢下蛋。

園區工作人員表示,園區水域約8.3公頃,每年菱角種植區域數量都會視當季棲地狀況而有不同,種植菱角除了讓水雉可以築巢繁殖,園區每年也會與學校合作或招募對環保有興趣民衆,舉辦種菱角、採菱角活動,讓民衆瞭解保護棲地對水雉覆育的重要性。

李文珍說,除了讓一般民衆瞭解棲地對水雉的重要性,推廣友善耕作也是園區重要工作,近年來政府推廣綠保標章農田輔導農民以不使用化肥農藥、對環境友善的農法耕作,確保水雉覓食的安全,官田地區目前已有40公頃的綠保農田,水雉園區也幫忙農民推廣綠保標章農產,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