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新臺幣對美元還會「再強一點」嗎?

近一年多來新臺幣持續升值,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從去年8月5日的31.628,一路走升到今年11月3日的28.621,新臺幣名目有效匯率也從去年8月5日的112.57,上升到今年10月27日的121.42,顯見新臺幣不只對美元升值,也相對較主要貿易伙伴或貿易競爭對手貨幣強勁。那麼,新臺幣對美元匯率會否一直強勁到明年,甚至「再強一點」?

首先,從巴克萊(Barclays)、花旗(Citigroup)等32家機構形成的Bloomberg市場共識預測來看,市場對今年底新臺幣對美元匯率預測中位數爲29.1,2021年底則爲28.6,意味着市場認爲新臺幣對美元將維持強勁格局,且明年較今年偏強。

再者,就當前國際匯市形勢切入,若新臺幣和與臺灣經濟關係密切的某一國貨幣具有極高相關性,該國貨幣或可當成預測未來新臺幣匯率走向時的錨定(anchoring)參考指標。近月因大中華經濟圈的經濟表現甚爲突出,臺灣與中國都有出口強勁的基本面優勢,加以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提升中,新臺幣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關係數亦高,使人民幣對美元未來走勢可作爲預測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的錨定參考貨幣。

那麼人民幣對美元展望究竟如何呢?Bloomberg市場共識預測指出,今年底至明年第3季人民幣對美元將持續走強;就經濟基本面來看,今年前3季中國累計經濟成長率已由負轉正,整體經濟表現較美、日、德、英等大國爲佳。今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IMF)更預測,明年中國經濟成長將達8.2%,遠遠將這些國家拋在後面,再加上中國經常帳順差擴大,且今年3月美國聯準會降息後,中國10年期公債利率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擴大,吸引資金流入等,均有助支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連帶促升新臺幣匯率。

除了國際因素以外,國內因素如臺灣疫情管控得宜,使日常經濟活動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加上宅經濟及遠端商機發威帶動ICT產業出口,使臺灣今年第1季、第2季、第3季GDP成長率分別爲2.2%、-0.58%、3.33%,相較其他國家表現亮眼;國際油價下跌加以消費支出不振,商品進口相對較弱,商品貿易出超增加,令經常帳順差擴大;臺商回臺投資外資來臺投資均熱絡,讓新臺幣需求增強,以及國內壽險業資金流出力道減弱等因素,亦有利於新臺幣匯率維持強勢

此外,在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強升下,央行對新臺幣匯率走勢的態度,也是左右新臺幣匯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外匯交易資料觀察,今年6月29日至10月15日,均有央行適時進場調節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的鑿痕。但在9月15日當人民幣升破6.8、韓元升破1,180後,央行干預動作一度降溫;之後,又因新臺幣升勢太強,迫使央行重新積極調節。至10月16日人民幣升破6.7、韓元升破1,147後,央行再度減少干預,甚至直接放手。可見對央行來說,當新臺幣升值幅度未與人民幣和韓元升值幅度偏離過大,央行傾向不進場調節。

然而,即使央行調控得宜,讓新臺幣匯率升勢與人民幣、韓元差距不至太大,但對企業界來說,對升值的感受卻大不相同。畢竟,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從國外進口商開出信用狀後到出口商押匯間,存在時間差,當新臺幣對美元大幅升值時,臺灣出口商自將面臨不小的匯率風險。除非,臺灣出口商能成功地操作遠期匯率避險,否則新臺幣升值勢將侵蝕企業獲利。

綜合前述分析,臺灣經濟基本面表現依舊強勁,新臺幣對美元匯率亦將繼續走強,且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作爲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走向的錨定現象依舊,在人民幣對美元料將升值情況下,新臺幣也存在升值的理由,加以考量到當新臺幣升值幅度未與人民幣和韓元升值幅度偏離過大,央行傾向不會適時進場調節等情勢預估至明年底,新臺幣對美元匯率仍將會比現在「再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