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無利可圖 誰要投資?

2025年20GW目標遙遙無期,國產署光電土地標租率先出現全數流標,打擊光電市場信心。若仔細探究流標原因關鍵在於業者無利可圖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農委會2020年7月修正要點後,限縮2公頃以下的國有土地,包括非都市農牧、林業養殖用地都市計劃農業區等,不能變更用途

盤點國有土地,假設國產署要推2公頃以上面積土地,其中都市用地多半已做使用,像是做爲辦公廳舍或是標租給地方居民使用。

至於2公頃以上非都市用地可分爲平地山坡地,但平地的土地,早在國產署2009年頒佈500坪以上國有土地禁售令以前就標售一空,只剩山坡地但地面陡峭、難以做光電用途。

剩下標的爲何?多爲2公頃以下的平地,確實適合光電投資,但農委會限縮用途後,等於光電標租最大案源被打上了死結。

另外,地面型光電躉購費率不斷下殺也是主因之一,從2019年上半年的每度4.2802元一路降到2021年下半年的每度3.7236元,光電業者短短三年內獲利空間就下滑13%,當業者無利可圖、自然不願投標

若估算長期費率,假設光電躉購費率每三年就降13%,依光電標租每案20年而言,等到第18年時,躉購費率只剩投標年度的43%,另加上業者投標保證金、每年回饋金、光電面板維修費處理費等支出,能否獲利無人可知。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光電業者算盤打得精,有必要的話則直接退場,像是2020年底的桃園觀音案、苗栗竹南案等,都是已簽約業者在2020年7月以後主動解約,寧願賠償百萬元保證金也要認賠殺出,顯見光電市場風向早已變化,全數流標早有端倪

總結來說,國產署案源面臨大面積無適合土地、小面積良地管制困境,加上躉購費率未見利多,光電業者寧願空手看戲也不投資,現階段政府必須解決農委會案源問題並釋出明確利多,否則光電市場將持續停滯,2025年20GW目標將面臨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