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日相岸田的歷史抉擇

工商社論》

做爲今年5月七大工業國(G7)廣島峰會的東道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年第一次出國,就風塵僕僕的走訪法國、義大利、英國、加拿大以及美國,尤其美日同盟關係的強化,備受全球矚目。然而,2023新年伊始,岸田雖交出亮麗的外交成績單,仍要面對其他無法迴避的重大挑戰。

岸田元月外交之旅的重要收穫有三:其一,與英國和義大利的國防工業合作,共同研發、製造第六代的匿蹤戰鬥機。其二,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雙邊會談,以及兩國元首發表聯合聲明(因美國政局使然,並沒有舉行聯合記者會)。其三,日美國防與外交2+2會談,與時俱進,將改變的是日本做爲亞太戰略前沿的部署、重裝整備責任的角色、以及自我防禦以外的「反擊能力」之賦予與肯認,將之視爲「美日安保條約2.0」,戰略角色大幅提升,並不爲過。

從去年到今年初,日本和英國與澳洲簽署「相互准入協定」,凸顯的不是國防戰略的徹底轉變,雙方駐軍的武裝部署,而是加入澳洲-英國-美國三方安全聯盟,成爲「AUKUS+1」加強版,成爲唯一不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成員國家。爲了岸田的元月出訪,日本政府在2022年底的準備工作包括:提出攸關國家全安的「安保三文件」(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以及更重要的,就國防經費提出五年計劃,希望2027年的國防支出達到GDP的2%(約4兆日圓);其中25%(約1兆日圓)的國防經費,如果需要另外籌措財源,則不排除開徵新稅或發行公債。此一規畫除了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執政的自民黨內,也有反對的聲浪。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日本經濟國力逐漸衰退,難以支撐屆時可能佔10%政府預算的龐大國防支出。此外,人口老化、少子化嚴重的日本,民衆並沒有追求大國地位的動機。

岸田自2021年10月4日上任,隨即接受大選的檢驗,其後雖帶領自民黨獲勝,續任首相迄今,但民調支持度屢創新低,也是一大政治警訊。

首先,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岸田去年1月因爲疫情的降溫,民調支持度一度高達65%;然而,日本共同社去年11月27日的民調則顯示,他的支持度僅剩33%,日本每日新聞去年12月17~18日的民調支持度,則更下跌到25%。今年伊始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1月14日的死亡數達到503人,是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死亡首次突破500人。換言之,岸田於1月9日起出訪歐洲四國,1月13日在白宮與拜登發表共同聲明的外交成果,仍難以遮掩內政不力的事實,尤其政府對於新變種病毒的侵襲,依舊沒有提出有效抗疫對策,更讓輿論不滿。

其次,禍起蕭牆之內。自民黨在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身亡後的半年,派閥權力版圖的重組,當是岸田能否安於其位的關鍵政治因素之一。依據近日媒體報導,安倍弟弟岸信夫將辭去議員職務,由其長子岸信千世接班。統一教與自民黨剪不斷,理還亂的金權關係,仍無法向外界釋疑,不利於岸田施政滿意度的提高。事實上,在安倍去年7月被刺身亡後,岸田即使在確診期間,仍必須以視訊迴應社會質疑,並大幅度內閣改組,但最終仍未能取信於民。

在國內民調低迷的情況下,基於國家安全和防衛能力的強化,外交上的成就,短期幾個月內,或許有助於拉昇人民的滿意度。然而,終究要回歸到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治,以及民生經濟的提振發展。

無論是擺脫憲法的束縛,成爲一個「正常國家」,追求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地位,甚至爭取聯合國常任理會國的席次,都需要美國全力支持。就此觀之,岸田此次出訪,已經獲得美國與G7盟國的強力背書。

但是,對於日本週邊的國家來說,能不能接受一個重整軍備的日本,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特別是中國大陸和南北韓,乃至於二戰期間被日本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在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追求地緣政治穩定的同時,對於日本的期盼,應該是一個致力於發展CPTPP,亞太與印太國家彼此「多贏」的經濟大國。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岸田肩負的應該是發展經濟與促進區域共榮的使命,而不是配合美國整軍備戰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