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朱立倫須做出的明智抉擇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2024年總統大選徵召在黨內已經形成共識,一般咸信將在侯友宜與郭臺銘中二選一,另無其他有勝算人選。侯友宜近期在新北市議會總質詢中表現捨我其誰的氣勢,答詢內容也積極迴應了各方對他是否具有總統格局的質疑;郭臺銘則使出渾身解數,辦了4場造勢大會,和立委、中常委餐敘,還發表「和平宣言」。現在是國民黨綜合民調、候選人政見及黨內各方意見做出判斷、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郭臺銘 政治實習生

從近期兩人的表現來看,人格特質和民意基礎應是選擇候選人的首要衡量標準,因爲兩人給予民衆的直接印象差異很大,未來將深刻影響選民的投票取向。就此而言,侯友宜相對平和而穩重,發言多是點到爲止,嚴謹難攻。郭臺銘則高調而妄自尊大,而且經常出言不當,活像一個政治高級實習生,不但無法增強民衆對他參選總統的好感,更暴露他根本不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

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已確定由黨主席賴清德掛帥出征,民衆黨柯文哲主席已登記黨內提名,國民黨人選態勢原已明朗,偏偏4年前未獲提名憤而退黨的郭臺銘出來挑戰。外界不解其意,多認爲郭臺銘企圖製造一個被國民黨戲弄的假象,搏出一個「造反有理」的形勢,然後反戈一擊,讓國民黨地動山搖,而他就可掙得參選的正當性。

然而,郭臺銘從投入徵召至今所發表的政見主張都備受爭議。對於兩岸的議題,多是以道聽塗說爲前提,發表一些大話空話。例如誇言如果他當選,解放軍戰機就不會來;甚至說解放軍有8萬人登臺,要以AI對付,派出8萬機器人與解放軍作戰;臺灣可以調和美國與中國的衝突;在金門發表的和平宣言也避重就輕,多不具可行性。

至於攸關臺灣產業發展的能源和缺電問題,他提出的論點也是沒有經過深思的即興之作。他說可在高雄半屏山建小型核電廠,一縣市設一核電廠;又說選民要投票給民進黨,就去得肺癌好了;臺積電不去高雄投資,就是因爲高雄缺電,其實高雄不缺電,還能南電北送,困擾是火力發電造成空污嚴重。試問,這樣的論點可以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嗎?

而郭臺銘對民主的理念更彰顯出他的霸道作風。例如他說政府不需要議會監督,「我們自己監督」;當選後半年內解決臺灣的詐騙集團。郭臺銘自以爲企業經營成功就無所不能,卻犯下縣市層級議員都不會犯的連番錯誤,言行的穩當性禁不起檢驗。

侯友宜 踏實且務實

就人格特質而言,郭臺銘一生都在拚企業經營,成功方法有其過人之處,但由此而形成的思維模式、行事風格、眼界見識,跟國家領導人所需具備的領導方式、決策過程以及言行的精準性要求截然不同,如何能把企業經營那一套照搬照用?何況郭臺銘有諸多行爲模式都是政治領導人的大忌,比如獨斷獨行,幹部不能表示意見,只能受命執行,所以單方面妄自決斷,一切自上而下貫徹。他又毫無民主觀念,不知權力分立制衡的基本機制,以爲都是掣肘。凡事僅從科技與經濟的眼光思考,缺乏寬闊的思維視野,執持一端,根本沒有全方位的政治決策周延性。

侯友宜長時期在警界與市府服務,予人踏實且務實之感,擔任國家領導人雖有不足之處,但他包容力強,只要用人得當,也足堪適任。由於侯郭差異明顯,而且誰比較能促進黨內團結一致對外作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以國民黨內不論縣市長、立委、中常委,支持侯友宜者明顯較多,而歷次民意調查也顯示侯友宜勝出郭臺銘,如果徵召郭臺銘,國民黨內勢必陣腳大亂,重演4年前分裂的歷史。

如今因爲郭臺銘大動作宴請中常委和立委,在黨內激起各種異聲,國民黨團結一致都未必能勝選,如果因徵召人選不當而引起黨內強烈反彈,則未戰即已先敗。現在的態勢很清楚,唯有提名侯友宜纔是上策。中常會既已授權主席徵召,相信朱立倫應該能夠衡酌各方情勢,做最周延的考量。朱立倫也說過,侯友宜是黨內最強母雞,從各方面比較,這個說法符合實情,了無猶疑的空間。爲了勝選、爲了兩岸和平的前景,相信朱立倫和國民黨會做出明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