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解讀工總白皮書的建言與後續效應

引領產業和社會的永續發展,工總提出包括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協助產業進行數位淨零轉型等「八項行動策略」,以期能落實「六需」的戰略目標。圖/本報資料照片

擁有百萬會員的全國工業總會,於8日發佈「2023年度工總白皮書」。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度白皮書不只匡列出臺灣當前所面臨的「九大挑戰」,以及提醒政府只有務實面對「臺灣六需」,才能引領產業和社會的永續發展,並進而提出「八項行動策略」,以期能落實「六需」的戰略目標。

檢視今年度白皮書在當前臺灣所面臨的挑戰、戰略目標以及行動策略等三大領域,多達23項的分析與建議,其中不乏臺灣社會早已關注的議題,但工總仍不厭其煩的提出,凸顯出百萬工總會員的「集體焦慮」,執政團隊要能符應「民之所需」,自然也就不容敷衍塞責!

首先,以白皮書所歸納出的九大挑戰而言,第一項「臺灣正在進入超高齡社會」,估計在2025年即將達標。意即只剩不到一年半載的時限,明年5月即將任滿的蔡總統,如果推拖「進入超高齡社會」是下一任總統的事,而未能做好必要的「超前部署」,則將難逃歷史批判。

第二項「地緣政治風險籠罩」也是現在進行式的話題。但如果連護國神山臺積電都必須疲於奔命的分別前往美、日、德投資設廠,百萬工總會員將更是難以自求多福。

至於第三項「全球供應鏈在國安、韌性、淨零碳排下持續移轉」,第四項「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不易」,第五項「五缺問題更加嚴重」,以及第六項「氣候風險威脅日深」等難題,業界也可以理解這些危機以臺灣的國際處境,確實不易化解。但在焦慮無解之下,各行各業如何自處求生,卻是朝野無法迴避的挑戰。

列在最後的三項,包括「基礎建設落後」、「教育失衡與學用落差導致人才空洞化」,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帶來新挑戰」,則是直接關涉到政府治理績效的不彰和不足。雖然工總會員只能哀怨的提出,但如果執政者連這些基本職能都未能滿足業界的期求,則必然在明年初的總統大選將面臨重大考驗。

面對九大挑戰,業界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工總因而提醒執政團隊必須務實的面對「六需」的戰略目標,包括「前瞻務實的經濟戰略」、「長遠確實的教育規畫」、「友善合時的營商法規」、「和平暢通的國際環境」、「先進韌性的基礎建設」,以及「高效廉能的民主政府」。綜觀這六項戰略目標,除了在商言商的期待要有前瞻務實的經濟戰略,以及友善合時的營商法規之外,強調應有和平暢通的國際環境,反射出的正是擔心兩岸關係如果陷入兵兇戰危的困局,則產業又將何以正常運作。

至於強調必須要有長遠確實的教育規畫,指涉的正是當年粗暴的推動教改方案,所帶來的多重後遺症。而最後一項強調要有高效廉能的民主政府,則更是直白的批判臺灣在上世紀末解除戒嚴採行民主選舉制度後,經過近30年的運作,整體的績效卻是既不高效,在廉能上更是陷入每況愈下的輪迴。

既然民選執政者的治理績效既不高效,甚至也不廉能,工總也就只好「越俎代庖」的提出八大行動策略,包括打造臺灣成爲區域運籌中心,建立「幼有長、壯有用、老有終」的厚生經濟、恢復兩岸交流對話、強化基礎建設、協助產業進行數位淨零轉型、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優化移民政策,以及善用人工智慧推動產業升級。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對於工總的這些建言,行政院國發會倒是第一時間就逐一作出迴應。兩相比較之下,似乎工總所提出的這八大行動策略,像是「卑之無甚高論」。但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國發會所代表的執政團隊,對這八大策略是否知道以及是否有在推動?真正的關鍵,毋寧在於是否有做出成效。例如最受業界關注甚至焦慮的議題,莫過於執政團隊有無協助產業進行數位淨零轉型,而不是責成業者要自尋轉型之路。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則是工總所建言的應恢復兩岸交流對話,並批判政府的對中政策之所以左支右絀,除了臺灣長期以來缺乏對大陸的基本共識,再加上面臨大選因素的制約,以致兩岸政策只在意防弊而非興利,總是被動因應而非主動出擊!

綜而觀之,2023年的工總白皮書可說是總結蔡總統執政以來的政策偏失與治理失能,站在產業永續經營的角度提出建言。如果言者有心卻聽者無意,看來只有留待明年的總統大選經由選民投票來做最後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