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2023年小心熱錢擾臺

工商社論》

2023金兔年即將開紅盤,走過2022年金融市場大混亂的修正後,投資人莫不期待隨着節氣的轉換,新年度迎來的將會是否極泰來,漸入佳境的一年。

雖然當前,包括升息、通膨、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鏈重組等等利空依舊揮之不去,且在臺股封關期間,主計總處公佈2022年第四季國內經濟成長率掉到-0.86%,全年僅剩2.43%,國內總體經濟表現比市場預期得更差,企業界先前也多預警,未來半年將進入景氣黎明前最黑暗的考驗期,顯然對資本市場而言,上半年基本面幾無利多可以期待。不過元月份國際股市全面上演無基之彈,許多跡象也顯示,投資人氣已領先景氣觸底回升,且臺股很可能成爲全球風向轉變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去年歲末不同以往,我們看到的不是尾牙盛宴及大撒紅包的歡慶高潮,反而是企業因庫存風暴狂襲,宣佈裁員,大砍資本支出的動作頻頻,國內外總經報告也全面下修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其中,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3.2%下降至2.7%,並警告最糟時點還沒到。而我國在外銷遽減、內需消費不振下,央行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僅2.53%,高盛,瑞銀等多家外商估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不保2,標普更估只剩1.5%。

然而,在市場一片保守看衰的氛圍下,擅長價值投資的股神巴菲特率先在去年第三季大買臺積電ADR,一躍成爲其前五大股東之舉,不僅激勵了臺積電股價,也讓臺股燃起突圍再起的新希望。

無獨有偶,過去三年自臺股提款逾2兆元的外資,也在去年11月臺股一度跌破13,000點低點時,大舉回補近1,900億元,帶動臺股單月大漲1,930點,創下史上單月漲點第二高紀綠。新臺幣也因此大幅回升超過4%,創下逾24年來單月最大升幅。

今年元月,外資的熱錢戲法再現,單月買超臺股1,256億元,帶動指數大漲近800點,在在顯示,基本面調整雖仍未結束,但外資對臺股的信心最壞情況已經過去,逢低承接的買氣正重新加溫中。

再者,在IMF對今年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估中,美國將從1.6%降到1%,歐元區將由3.2%降到0.5%,中國估由3.2%增長到4.4%,最近中國解封拚經濟的策略大調整,已吸引愈來愈多的法人進一步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到5~6%,中國成爲2023年全球少數的成長亮點及指標,這也有利於牽動更多的投資熱錢迴流亞洲,臺股亦將從中受惠。

就產業競爭力來看,正如同神山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所說「未來十年將是半導體產業在整個電子產業價值鏈中快速成長的時代,臺灣也必定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就連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也說,各國爲了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開始重建半導體事業,而臺灣掌握高端晶片的情形, 恐數十年內無法改變。國內產業界的超強表現,也拉高了臺股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及吸引力。

此外,ETF等被動式投資工具在全球大行其道,其多空策略運用的盛行,及全球都可在地投資的簡易設計,更助漲了金融操作國際化及流行化的趨勢,也讓價格發現更具效率,市場的波動也更加劇烈。

以臺股爲例,去年指數高低點波動近6.000點,全年下跌4,081點,創下歷史第二高的單年跌點紀錄,同時間新臺幣年貶9.83%,也創25年最大跌幅。國際熱錢愈趨集中的狙擊式移動,助漲也助跌,不單直接干擾單一金融市場的股、匯穩定,對一些體質較脆弱的新興國家形成國安級考驗,並導致全球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熱錢移動造成的效應及威脅,已成爲各國需面對的另類新難題。

近來,隨着市場預期美元利率升近5%已開始接近頂峰的聲浪提高,新一波的國際熱錢已蠢蠢欲動,美元指數由去年高點114拉回,直接測試100大關,債券市場的買氣重新回溫,原物料報價回穩,價值型投資者如巴菲特也開始買股,另外,投機指標如比特幣最近一個月大幅彈升近5成,都可見國際熱錢貪婪的野心又重新被挑起。

如果2022年國安基金進場是臺股最大利多,2023年外資熱錢回臺,有機會成爲助攻臺股的最大利多。不過資金情勢雖有利股市活絡,但在上半年投資市場畢竟還是少了成長題材助攻,臺海安危也被視爲是今年干擾金融市場的大變數之一。此外,氣候變遷及人口老化也是新威脅,市場考驗仍多,建議投資操作還是要做好資產配置,保有彈性及餘裕,才能避免在熱錢大軍擾臺下,又成爲被財富重分配的小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