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就有高收入嗎?這份研究發現了有趣的事實
(原標題:高學歷就有高收入嗎?這份研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實)
閆桂花
2020年12月6日,在瀋陽農業大學,考生在圖書館內複習,備戰研究生入學考試,圖書館內一座難求。來源:視覺中國
從北大畢業生去賣肉,到清北碩博入職街道辦,再到小學招聘教師要求博士學歷,近年來輿論關注的焦點都在指向一個問題:過度教育。是的,最新一份研究顯示,過度教育在中國普遍存在,並因此導致高等教育的回報率正在降低。不過,具體到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和不同行業,情景大不相同。
浙江大學的Yanqiao Zheng等三位作者在今年11月發表的論文中用數據討論了這一問題。他們利用2017年智聯招聘網站上約2萬份簡歷和同期16000個招聘崗位作爲樣本,分析供應方和需求方的教育匹配情況。
該招聘網絡上的求職者以受過大學及以上教育的人羣爲主,因此是個很好的高教育人羣的樣本庫。
這是該研究的幾個主要發現:
首先,過度教育普遍存在,同時帶來了薪酬懲罰。首先,過度教育普遍存在,同時帶來了薪酬懲罰。約有一半的求職者學歷相對於工作要求高出兩年或以上(比如,求職者是研究生學歷,而崗位需求是本科學歷,過度教育年限即爲研究生教育所需的約2-3年時間),導致5.1%的薪酬懲罰,即,過度教育導致的薪酬比將該求職者安排在一個教育要求與其自身水平相符上的崗位上的薪酬低了5.1%。
以往研究已經指出,過度教育會減少教育回報、降低就業滿意度,從而帶來教育投資的浪費。
第二,重點大學畢業生或者生活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人,不僅過度教育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過度教育帶來的薪酬懲罰也較低。這可能跟勞動力市場需求側有關。在北上廣深,找一份高學歷、高收入的工作要容易的多,但另一方面,這些城市的高房租、高生活成本往往迫使年輕畢業生回鄉或者到二三線城市就業,導致二三線城市的過高學歷更爲普遍,薪酬懲罰力度更大。
第三,過度教育的發生率和過度教育對薪酬的影響隨專業和學校而異。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或重點大學的LEM(法學、經濟學和管理學),過度教育的可能性要小很多,而且即使在過度教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到明顯的薪酬溢價。
另外,重點大學尤其是985工程大學的教育遠比名氣較小的院校的教育更有價值,而專業之間的效果差異並沒有大學之間的差異那麼大。在重點大學,國家項目985大學在LEM專業上的表現優於國家項目211大學,但在STEM專業上的表現卻不優於國家項目211大學。
第四,作者特別對比了IT行業和金融行業。在IT行業,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會帶來更高的薪酬,而行業錯配會帶來薪酬懲罰;過度教育的求職者,最後也會獲得相應水平的薪酬,意思是,過度教育不會給IT求職者帶來薪酬懲罰或者溢價。而在金融行業,專業相關的學歷不會帶來更高的收入,但過度教育會帶來薪酬溢價。也就是說,對金融行業來說,專業不對口不是問題,專業不是金融業所需的,相反,學歷高低纔是這個行業看重的。
最後,作者重點討論了985、211重點大學畢業生的情況,結論是,對這些高校的畢業生來說,過度教育可能是好事。當重點大學畢業生的職位要求低於其自身水平時,他們的收入要比安排到與自身水平相符的職位上的收入更高;相反,名氣較小的大學畢業生,則收入較低。
作者稱,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重點大學畢業生平均擁有較高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其過度教育可能會給僱主帶來創新和生產力的提高。
爲什麼中國會出現過度教育的情況?作者提到了兩種理論,一種是信號理論,即人們爲了獲得更好的工作,可能會過度投資於教育,對外傳達自己能力更強的信號,儘管教育本身並不一定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另一種理論是工作競爭理論,該理論認爲,在經濟衰退時,由於缺乏工作崗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在就業市場上擠出低學歷的人。
過去十年,隨着高校擴張,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率幾乎增加了五倍,平均每年的高校畢業生約爲700萬左右,而在今年疫情下,教育部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逼至900萬。
從最新這份研究中可以獲得哪些啓示?
對個人來說,考取個好大學至關重要,而且儘量選擇“熱門”專業。如果要攻讀更高學位,建議選擇排名更高的大學而不是更熱門的專業。
另外,要想最大程度把教育的投入“變現”,儘量選擇在一線城市工作。
從政府角度看,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科匹配度上,而不是進一步擴大高校的規模。
參考:
Overeducation, Major Mismatch, and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Tiers: Evidence from Novel Data Source of a Major Online Recruitment Platform in China作者:Yanqiao Zheng,Xiaoqi Zhang,Yu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