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競速 陸躍升國際資優班

工人在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吊裝一臺風機。(新華社資料照片

南京,工作人員在總控室監控風機發電運行情況。(新華社資料照片)

福建莆田海灣的海上風電機組。(新華社資料照片)

離岸風電作爲最乾淨的能源之一,近期廣受各國關注,尤其近年來在兩岸的發展更是快速。大陸風電技術陸地走到海域,經過數年的發展,至今已處在國際前段地位。對此,長期研究兩岸風電發展的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華健表示,大陸風電技術發展過程策略與臺灣類似,值得臺灣借鏡

大陸過去風電發展主要以陸上爲主,近年來將眼光看向離岸風電,並逐漸發展出成績。華健指出,大陸華銳風電(Sinovel)2010年在上海東海橋設立大陸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廠後,近年來成熟穩健的在浙江、福建、廣東、河北沿海擴大發展,其中光是江蘇、福建、廣東三省加起來的容量,便已遠超過原先大陸全國所設定的成長目標。

估2021年超越英國

全球方面,英國是目前離岸風力發電重鎮。英國離岸風電預計2020年將佔全國用電的10%,同時未來也將投資2.5億英鎊(約98.65億新臺幣),使離岸風電佔比在10年內再提升三分之一,估計2030年全國用電將有7成來自再生能源。

英國在離岸風力的領導地位,未來可能將被大陸超越。華健分析,大陸離岸風電裝置容量2017年已達1GW(Gigawatt,百萬瓩),預計2021年會有10.9GW,超過英國的10.4GW。

大陸不僅在離岸風電的發展快速,整體風力發電的規模也持續擴大。華健指出,據國際信用評級公司惠譽(Fitch Solution)去年11月預測,大陸預計2027年前,整體風電市場在全球的佔比就會超過45%,將是全世界最大的風電市場。

在臺灣風電發展方面,華健指出,兩岸風電發展過程類似,都是從陸域海邊潮間帶(intertidal zone),再到海域(offshore),也就是離岸風電;同時,發展策略也都是在初期仰賴歐洲公司,接着進行本土化。

陸已攻入海外市場

不過,華健坦言,大陸目前離岸風電技術不僅完全本土化,本身裝置容量已居全球領導地位,同時也開闢出包括巴西土耳其瑞典等國在內的海外市場;臺灣雖然在北海岸石門引進丹麥Vesta風機,且工研院建立千架風機計劃已超過15年,但技術上離本土化仍相當遙遠。

「簡單的說,臺灣人需要用得起的電,而且愈早發這種電愈好。」華健認爲,臺灣要真正走向永續能源與能源轉型,勢必得仰賴離岸風電,而其中的關鍵就是經濟性,這點就能從大陸汲取經驗

華健指出,從大陸的風電發展來看,風電確實能符合經濟效益,且很快就能達成;更加幸運的是,臺灣不用遠到丹麥、德國或日本取經,只要與大陸客客氣氣地談,就能有機會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發展本土離岸風電能力的機會。

華健強調,對於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而言,大陸的離岸風電與整體風電潛力是長期被低估的,這也是造成他們風電發展落後大陸的重要原因,臺灣應該引以爲鑑。

華健建議,臺灣能從大陸學習許多技術和經驗,不該漠視他們的風電發展乃至整體能源發展的實況;未來確保技術本土化後,就能在電價漲幅較少的情況下,發展有助於環境、經濟及民衆健康的風電能源,這纔是能源政策的最佳選項

小靈通 離岸風力發電

又稱離岸風力能源,是於海上建設的風力發電廠,通常設置地點位於大陸架,利用風能進行發電。海上風力資源較陸上豐富,且風向較爲穩定,使得離岸風電較陸上風電在同樣時間內能提供更多的電力,且設施遠離民衆居住地,各界的反彈也較小。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離岸風電將在2030年達到海洋經濟的8%,增加價值2300億美元。(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