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醫療如何“卷”出萬億收益規模:重點是找準定位和發展方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韓利明 實習生夏彬彬 上海報道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疊加人民羣衆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爲居民提供差異化的醫療服務,成爲老齡化趨勢下公立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政策加碼推動下,非公醫療機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強調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醫療機構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高端醫療服務領域。

無獨有偶,北京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也發佈了《通州區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指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明確要鼓勵4類專業團隊、集團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這4類團隊包括北京市衛生系統領軍人才組建的專病專科團隊;學科帶頭人組建的專病專科團隊;本市三級醫院的非在職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的專病專科團隊;具有國內外一流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相當知名度的醫療集團。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日益重視,醫療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從宏觀上來講,(非公醫療)大方向還是比較明朗。但也不得不看到這裡面存在很多挑戰,預計往後幾年發展會更難。重點是找準定位和發展方向,非公醫療在細分領域還有很多可發展空間。”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

新風天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和睦家醫療首席執行官吳啓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大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在中國老年化趨勢下,老年人羣通常對藥物及疾病管理的需求更大,社會對於醫療康復、養老的需求會持續上升,市場也需要多元化發展以滿足不同人羣的醫療需求。”

收益規模將超萬億元

一直以來,我國公立醫院佔據着市場主導地位,但民營醫院也在快速崛起。

從診療人次上看,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我國公立醫院診療人次達32.26億人次,同比增長6.7%;同期民營醫院達6.35億診療人次,同比增長9.3%。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的增速已超過公立醫院。

卓正醫療招股書曾有數據披露,2019年至2023年,我國公立醫療服務機構數量53.47萬家略增至54.10萬家,而私立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從47.00萬家增至52.60萬家,複合年增長率爲2.9%。預計至2028年,公立醫療服務機構的數量將下降至52.55萬家,而私立醫療服務機構的數量將繼續增長至60.04萬家。

非公醫療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持續支持。早在2010年11月,國務院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有關部門擬定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國辦發〔2010〕58號)。該文件也被業界認爲是較早最大力度支持社會辦醫的權威性文件。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民間投資引導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民間投資引導專項資金支持標準,擬促進民間資本在社會事業項目包括醫療、教育、養老、體育、旅遊公共服務等的投資。此外,地方層面也頒佈相關政策,支持非公醫療加強特色專科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辦醫高端化、國際化發展,以及支持社會辦醫連鎖化、集團化發展,爲非公醫療機構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而在需求端,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佔總人口的21.1%,預計2035年將超過4億,佔總人口的30%以上。隨着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的重度老齡化趨勢預計將對健康類產品及服務產生巨大需求。

支付端上,中國經濟的發展及中國居民購買力的增強推動了對個性化及高效醫療服務需求的激增。此外,隨着多樣化新型保險產品擴大保險覆蓋面,也有效提高了中國患者對醫療服務的可負擔性。

可以說,政策端、需求端、支付端從全方位促進了我國非公醫療服務市場的快速增長。卓正醫療招股書數據顯示,中國私立醫療服務機構的收益從2019年的6,01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1,63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7.9%,預計從2023年至2028年將進一步按11.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8年達到人民幣19,581億元。

不容忽視的是,非公醫療在高速擴張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3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央網信辦等九部門發佈《關於加強醫療監督跨部門執法聯動工作的意見》。其中,規範民營醫院發展被重點提及。

未來機會在哪?

我國非公醫療已駛入發展快車道,但今年多家赴港上市的非公醫療機構,目前仍未實現盈利。1月9日,民營腫瘤醫療龍頭美中嘉和登陸香港聯交所,成爲2024年第一個民營醫院IPO。綜合招股書和2023年年報,美中嘉和2020年至2023年內,淨虧損分別爲5.9億元、8.32億元、6.37億元、4.26億元。

此外,繼去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後,樹蘭醫療於今年3月27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樹蘭醫療的營收分別爲人民幣15.48億元和17.78億元和18.84億元,同期錄得年內虧損分別爲0.82億元元、1.11億元和0.17億元。日前,明基醫院、卓正醫療也紛紛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

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非公醫療如何行穩致遠?“雖然疫情導致很多機構關閉,但其實(非公醫療)市場已經變得更加理性且健康。從整個市場去看,非公醫療越來越細分化,專科化的路線走得是非常明顯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多家赴港上市的非公醫療均在腫瘤方面有重點佈局。事實上,隨着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的發展,中國癌症患者5年總生存(OS)率,從2003~2005年的30.9%上升至2012~2015年的40.5%,這離不開中國近年來抗腫瘤診療領域的快速發展。

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年新發病例482萬例,比10年前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在人口老齡化和癌症慢病化的趨勢下,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正在迅速增長。

而在腫瘤診療服務供給方面,民營腫瘤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增速明顯高於公立腫瘤醫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民營腫瘤醫院2025年收入有望達1,067億元,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總體將增至7,003億元。

吳啓楠以和睦家醫療爲例分析,“專科化也是和睦家醫療的核心戰略。近年來,包括腫瘤治療、女性健康、兒童中心等,都是圍繞專科的模式發展。但同時,專科的發展也離不開綜合性的平臺支持。例如一名腫瘤患者的背後,離不開從活檢、放射、藥房、病理、中醫疼痛管理一套完整體系的支持。”

非公醫療在高端化、國際化方面也更具靈活性和可行性。吳啓楠介紹,日前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正式宣佈中國首個妙佑醫療國際代表處落址和睦家上海院區內,雙方將率先在急危重症領域展開合作,包括癌症、心血管等不同細分領域。未來和睦家醫療和妙佑醫療國際將持續建立在聯合治療、國際學術交流、臨牀培訓和臨牀藥物研發等方面的長期合作。

此外,連鎖化、集團化是社會辦醫的另一方向。卓正醫療在日前公佈的招股說明書中指出,“私立中高端醫療服務機構未來的增長點在於通過連鎖經營實現業務運營的戰略性擴張。通過連鎖經營,標準化品牌形象、服務流程以及運營和管理模式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連鎖經營還能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從而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患者體驗。連鎖經營使私立中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並在該等領域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卓正醫療招股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