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養老金非房地產稅,重點是建立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其中房屋養老金相關話題引發熱議,甚至被誤讀爲變相徵收房地產稅。

房屋養老金包括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實際上,在前述新聞發佈會上,董建國就談到,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8月26日,住建部直屬單位“建築雜誌社”發佈社評,進一步解釋稱,房屋養老金的公共賬戶不需要老百姓出錢,政府要收養老金的說法系誤解。另外,房屋養老金和房地產稅完全是兩回事,傳言房屋養老金是另一種房地產稅,純屬混淆視聽、牽強附會,是刻意誘導。

日前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嚴榮在接受“建築雜誌社”採訪時表示,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是針對公共部位帶來的公共安全問題,資金來源要由公共部門來籌集,主要來源包括城鎮土地出讓收益、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以及其他財政資金。

自2022年4月長沙居民自建房發生倒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之後,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在出臺的《全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中即明確,要研究建立房屋定期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質量保險等制度。

2023年3月,住建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經營性自建房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要開展房屋定期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質量保險試點,總結創新經驗做法,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出臺地方性法規。安徽、四川、江蘇等地也明確表態要積極推進探索建立房屋養老金等制度。

據6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築發展處處長樑浩介紹,目前,中國已成爲世界上既有房屋最多、房屋建成年代最集中的國家。截至2022年底,中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意味着這些房屋將進入設計使用年限的中後期,該比例還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40年前後近80%的房屋將進入這個階段。“大量老房子建設標準低、缺乏必要維護,安全隱患巨大。”樑浩說。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我國針對房屋公共部位、公用設施設備的維護和改造主要使用的是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由於我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一般來源於業主自行繳納,整體資金體量有限,而我國房地產市場逐漸進入存量時代,需要維護、改造的老舊房屋佔比快速提升,僅依靠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難以滿足小區維護改造需求,亟需增量資金入場。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建立也將爲房屋體檢、房屋保險提供重要資金支持。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建立旨在解決既有房屋的維修資金來源問題,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形成一個穩定用於存量房安全體檢、安全管理、維修更新補助的資金池,從而確保房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減少未來房屋維護和更新的壓力,爲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環境。其次,房屋養老金的實施也將提升老舊住房的價值,爲市場上購房羣體提供更多選擇和保障,增強市場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另外,隨着房屋養老金的投入增加,或將帶動裝修、建材等行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