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秋行軍蟲登陸 金門20偵點全面通緝
防堵秋行軍蟲大登陸,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左)至金門瞭解防災作業。(李金生攝)
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捕到可疑蟲體,均需仔細鑑定以防萬一。(李金生攝)
農委會專家在環島北路瓊林段偵測點了解防災準備工作。(李金生攝)
飛行距離可達100至250公里,對禾本科作物如高粱、小麥有極大危害的秋行軍蟲,在臺灣已有確認個體和疑似通報個案。與大陸福建疫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也拉起警報,目前全島已設置20個偵測點,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今(11)日實地勘查,督導全面備戰嚴防大舉登陸。
一旦秋行軍蟲入侵金門,高粱作物將面臨嚴重危害。(李金生攝)
秋行軍蟲原分佈於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危害高粱、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2018年擴散到東南亞,大陸也有18個省區市淪爲疫區。臺灣日前於苗栗發現確認個體,另在宜蘭縣及嘉義縣也有疑似的通報案件,農委會評估一旦成爲蟲災,年損恐逾新臺幣35億元,比禽流感還嚴重。
與大陸福建疫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目前在全島各地設置20個偵測點,自6月5日起以傑克森誘蟲器及秋行軍蟲性費洛蒙執行偵測工作。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今天跨海瞭解防災作業
農委會農試所江明耀博士指出,秋行軍蟲外觀形態與金門地區常見的斜紋夜盜蛾相近,只是幼蟲有三角形黑斑的是斜紋夜盜蛾,而秋行軍蟲幼蟲背部尾端有排列整齊的4個黑點,頭殼有「Y 」字型的紋路;秋行軍蟲擴散的優勢在於大量產卵,一隻雌蟲可以產下1000~1500顆卵,會取食的植物種類全世界將近400種,並以禾本科爲主,在金門每年栽種約2000公頃的高粱、小麥及常見的花生,都是牠會危害的作物。
馮海東局長也說明,秋行軍蟲目前演進吃水稻跟玉米等2種品系, 鱗翅目的幼蟲在低齡期進食量較少,終齡時會大量進食,通常又以植物的生長組織爲主要危害區域,由於金門與福建相鄰,秋行軍飛行能力可達100公里,遇到季風更可能達到250公里,金門7月開始種植的秋季高粱若於生長初期受害,就有全面受災之虞,各單位應做好整備工作。
縣府建設處副處長文水成建請防檢局提供相關文宣與防治處理資料,並要求縣農試所及防疫所加強宣導及防治資材準備,透過農民的協力合作,全面防範秋行軍蟲的入侵與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