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對豬“愛恨交織”
去年非洲豬瘟令中國生豬養殖損失很大。前不久有新聞說,法國出口中國的1500頭純種豬仔已經陸續飛抵中國。在人們印象中,吃鵝肝、品紅酒的法國原來也是個“養豬大國”。其實,從古至今,豬在法國文化裡一直擁有重要一席之地。除了誰都知道的那句“一頭豬身上的所有部位都是美味”外,豬也常常成爲法國人插科打諢的靈感和素材。形容兩個人關係鐵,法國人說“朋友就該豬朋豬友的”。
要不是親眼所見,筆者怎麼也不敢想象,優雅浪漫的法國人會參加當衆學豬叫的比賽。從11月到來年4月,有不少法國鄉村會舉辦 “豬豬節”。節日期間,除了宰豬辦流水席讓來賓吃到以豬爲原料的各色菜餚,還有很多娛樂及歌舞表演助興。“豬豬節”根據地區不同,日期和內容也有所變化。這個節日最初起源於農民殺豬擺宴席,但如今除了各種豬肉美食,還在一些地方興起了人氣高漲的“學豬叫比賽”。
今年,瓦茲省的瓦盧瓦地區克雷皮舉辦學豬叫大賽將是第24屆了。在去年8月舉行的比賽中,參賽者被要求在不同環節模仿不同種類的豬叫聲,包括豬寶寶出生時的啼聲,小豬吃奶時的吮吸聲,養肥了以後被送上屠宰案時悲慘的嚎叫聲等。模仿者需要相當高的技巧才能演繹出來。似乎是爲了增加觀衆緣,有選手在比賽現場戴上了豬耳朵、豬鼻子等飾物,使勁揪着自己的鬍子發出“嚕嚕嚕”的聲音,整個臉都漲紅了,觀衆無不捧腹大笑。
學豬叫表演形式接地氣,又符合法國人搞怪的天性。各地冠軍也常被邀請到每年一度的巴黎農業展,一邊現場逗觀衆,一邊宣傳法國農產品優勢。
儘管法國人現在喜歡拿豬開涮、製造笑點,在歷史上卻多次因爲被豬襲擊而將它告上法庭。
中世紀的法國,農民養豬經常讓它們在馬路上和村鎮裡閒逛,吃些剩飯和垃圾。沒想到一些“窮兇餓極”的豬對小孩發起進攻,甚至吃掉了搖籃中的嬰兒。憤怒的人們並沒有把肇事豬一棒打死,而是將它們送到監獄等待法官審判。由當時的檢察官提起公訴,在聽取受害人(或家屬)證言之後審判。法國國家檔案館就收藏了衆多從13到16世紀的豬傷人慘案,比如1266年:豐特內歐羅斯鎮,一隻公豬吞食了一個嬰兒,被處以火刑。1394年,一隻豬殺害了盧曼尼教區的一個孩子,被處以絞刑。1404年,勃艮第的三隻豬被判死刑,罪名是共同謀殺了一個搖籃裡的孩子。
審判對象雖然是豬,可是司法處理程序相當正規。有起訴方、被告,甚至還有辯護人。當然法院還出具正規的判決書。對豬執行死刑過程一般也是公開的,在廣場上當衆行刑。1386年,諾曼底一隻母豬因爲啃傷了一個嬰兒的面頰、手臂而導致其死亡。結果它被“以牙還牙”的司法原則先判處砍傷豬蹄和豬頭,然後穿上人的衣服處以絞刑。有趣的是,肇事豬也能被“特赦”。史載顯示,1379年勃艮第地區一對父子在田裡放豬,突然4頭豬襲擊了兒子致其死亡。4頭豬作爲共犯被判死刑,然而處死的豬被視爲不純潔,既不能吃也不能買賣。可憐的父親失去了兒子還要賠上4頭豬,損失巨大。於是,他跑到公爵處請了一張爲豬赦免罪行的“信札”,才得以保全了它們的性命。17世紀起,“豬勾當”一詞被法國人用來形容齷齪、卑鄙之事,也是法國人至今使用的高頻詞彙,它的誕生或許就跟上述“豬慘案”有着某種淵源。
450種豬肉熟食
到了21世紀,豬傷人的慘劇幾乎不會發生了。除了圈養在農場裡的生豬外,半放養的巴斯克地區“熊貓豬”金託阿、科西嘉黑豬等等也成了法國優質品牌豬的代表。法國人利用豬的各個部位製作出的豬肉熟食多達450多種,就算每天嘗一種,一年也吃不完。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豬頭肉凍,這是13世紀在法國流行起來的一道頭盤冷拼。它是用豬頭肉與胡蘿蔔、洋蔥等一起燉煮、切碎,再加入各種香料,最後用肉湯澆蓋上,冷卻成肉凍兒的一道菜,做法並不複雜,但比較耗時。據說這道菜也是法國前總統希拉剋的最愛。此外每個地區還有其代表特產,直觀地反映了法國人對豬肉加工的深入鑽研。其中最著名的有各式幹腸、薰腸、血腸、肉醬、肉凍、火腿等。豬肉熟食是如此平凡而不可或缺,以至於法國的肉店都掛牌爲“肉店-豬肉熟食店”。以巴斯克金託阿、科西嘉黑豬等製作的熟食還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原產地標識,進行特別保護。
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2區有個73年的老字號餐廳“豬蹄之下”。雖無鵝肝、松露或魚子醬等高檔菜餚,卻受到廣大吃貨的力贊。在這裡,不但有畫着小豬形象的菜單、餐盤和精美豬肉熟食等待食客發現,人們還可以在普通家庭已經絕跡的傳統農家菜如豬蹄凍、豬耳盒子中回味獨特的“法國味道”。
前些年,法國人一直努力向中國市場推銷他們的豬肉熟食,沒想到如今直接出口豬仔了。很多養殖戶對法國豬能夠推廣到中國感到驕傲,而且比起單賣豬肉或者熟食,出口生豬、種豬的實際增值更爲可觀。在他們看來,中國龐大的豬肉需求足以讓法國養豬產業鏈發生“革命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