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看不到盡頭?在悲觀情緒中,掌握絕地重生的3大槓桿!

厄運看不到盡頭?在悲觀情緒中,掌握絕地重生的3大槓桿!(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一篇被熱烈轉傳的演講稿,歷經多年增訂,終於出版問世

經濟學裡程碑之作,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格揭開全新成功法則:

贏者全拿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從尾端晉升頂端的方法已經改變。

忘掉富人與窮人,現在是有槓桿與無槓桿!

7大搖滾經濟學原理,就是助你撐起工作與生活最強有力的槓桿原理。

★從樂壇巨星商業頂尖人士,最厲害的1%都是搖滾經濟學原理的實踐者

柯林頓、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重磅力作

★解開決策、行銷與市場的奧秘,席捲各大媒體推薦書榜

爲什麼突然間人們都在聽同一首歌,追同一部劇,瘋同一款球鞋?

爲什麼音樂已經變得比水更易取得,演唱會票價卻不降反而飆升?

爲什麼巨星們得意於票房秒殺,天后泰勒絲卻拉長售票時間、推粉絲認證?

爲什麼沒賣過一張實體唱片的獨立音樂人,卻逆勢名利雙收、贏得葛萊美獎

爲什麼很多音樂人就像被詐欺一樣,不斷遭到所屬公司的不公平對待?

被譽爲「真正改變經濟學」的克魯格教授,帶你進入有趣的搖滾經濟學世界

到音樂產業後臺轉一轉,你也可以擁有巨星思維,在人生重要時刻,做出更好決策。

名列世界前50大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格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搖滾經濟學」的概念,他發現當今市場的變化與音樂產業的發展趨勢非常相似,正走向超級巨星主導一切,從音樂產業的創新重生,有助瞭解經濟與科技力量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商業運作,並從中領悟全新的生存與成功之道。克魯格當時的頂頭上司歐巴馬總統相當欣賞他的論點,並對身邊的人說:「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如今,這篇被熱烈轉傳的演講稿,歷經多年增補修訂,終於出版問世。本書囊括經濟學所有關鍵原理,精闢解讀既酷且殘酷的巨星市場與暢銷商品背後的真實邏輯,幫助我們看懂這個複雜世界。

從樂壇天后泰勒絲到商業巨擘貝佐斯

最厲害的1%都是搖滾經濟學原理的實踐者!

♪ 供需原理很重要,情感等其他相關因素也有玄機

規模經濟與不可替代性,是打造超級巨星兩大要素

♪ 成功需要運氣,而運氣是創造出來的

活用鮑伊定理,最能開創互補商品利益者勝出

♪ 善用心理因素差別訂價,是獲利泉源

♪ 小心鮑莫爾成本病,別讓成本吞沒一切

♪ 錢不是一切,活着的目的是爲了得到快樂

本書採訪上百個天團、巨星,將滿足樂迷們的崇拜癮頭,更是一堂有趣實用、讓人大開眼界的經濟學大師課。

【精彩書摘

規模經濟與不可替代性,是打造超級巨星兩大要素

馬歇爾是他那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他對所得分配狀態的變化大感詫異,在評論1870 年代時寫道:「現今能力普通、運勢平平的商人所獲利潤是史上最低 ⋯⋯而對那些才運 兼具的人來說,他們可經營的範圍如此之廣,這讓他們可以前 所未見的速度累積大量財富。」

聽起來很耳熟嗎?今天的貝佐斯、蓋茲祖克伯說不定都適用這段話。

馬歇爾在說明超級商人與其他人日益擴大的所得差距時,是以當時最新的通訊技術爲基礎,也就是電報。電報把英國、美國、印度甚至遠至澳洲的城市連接在一起。結果,馬歇爾發現,頂尖企業家能夠「將他們的建設或預測天賦應用在比以往更巨大、範圍更廣的事業上。」換句話說,科技擴大了市場規模,而這正是超級巨星能夠賺進鉅額所得的基本要素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舍溫.羅森(Sherwin Rosen)是實事求是的學者,頭腦清楚敏銳又詼諧。我們從他的研究得知,想要打造超級巨星,單有規模經濟還不足以造就超級明星,規模經濟僅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羅森開發了一個嚴謹的超級巨星經濟模型,顯示如果要讓市場由少數超級巨星主導,還需要第二項基本要素:市場頂端的競爭者必須是「不完全替代品」(imperfect substitute),亦即每個超級巨星都有獨特的風格和技能,這會影響他們的獲利能力。

如果所有經理都具備相同才能,亦即他們是完全替代品,那公司不論任命誰擔任執行長或高層主管都無關緊要。如此一來,位居高層的商界人士將無法獲得高收入,因爲他們將面臨同等實力對手的激烈競爭。同樣的,如果每位音樂人的聲音聽起來都一樣,那我們在智慧型手機或收音機上聽誰的音樂就不重要了,所有音樂人的收入也都會一樣。

想要打造超級巨星市場,規模經濟和獨特性兩者缺一不可。憑藉規模的力量,排名第一的人,即便才華只比競爭對手略勝一籌,他能獲得的報酬也遠比落後者更高,因爲最有才華者可以觸及更多受衆或市場,進而產生更大的營收和利潤。

冪律的力量,當紅商品更加爆紅

一個人的音樂品味從來不是獨立發展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從衆效應,讓當紅的音樂變得更加爆紅。

當我們從朋友那裡得知了特定歌曲或音樂人,或者朋友向我們推薦某些類型的音樂,從衆效應就可能產生。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從衆效應特別強大,因爲音樂通常是社交活動,一般人喜歡與他人分享聽音樂的體驗

我們也希望瞭解朋友熟悉的音樂,因爲這能深化友誼,還能提升我們聽音樂(隨音樂起舞)的體驗。因此,在朋友圈流行的音樂通常更具吸引力。隨着我們愈常聽到並逐漸喜歡上一首歌,便會產生根深柢固的心理傾向,進一步強化從衆效應。

♪ 不必出類拔萃,但起步就要站穩

社會學家薩爾甘尼克(Matthew Salganik)、多茲(Peter Sheridan Dodds)和沃茲(Duncan Watts)進行過一項劃時代實驗,發現了人氣暴增或驟降的過程。

研究人員邀請14,341名參與者下載迄今尚沒沒無名的樂團的48首歌曲。參與者會被隨機分配到一個網站,其中一個網站可得知其他參與者的歌曲下載率,另一個網站則不知道其他人的選擇。

在第一個網站中,參與者的喜好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在第二個網站中,個人喜好是獨立形成。結果發現,如果參與者知道每首歌曲的下載頻率,那麼出現爆紅歌曲的可能性就會大增,而且下載頻率比喜好獨立形成時更接近冪律分佈,排名第一的歌曲受歡迎程度,要比排名第二的歌曲高出好幾倍,而排名第二的歌曲受歡迎程度,又是排名第三者的好幾倍,以此類推。

實驗還進一步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如果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幾組,並讓社會因素影響個人的歌曲選擇,將會導致那48首歌曲在各組中的排名不同。換句話說,同一首歌曲如果起初在某一組很受歡迎,人氣就會上升,而如果在另一組一開始不受歡迎,人氣就會下滑。形成社會學家所說的「累積優勢」(cumulative advantage),也就是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只要你擁有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即使該優勢一開始極爲微弱,久而久之也會像滾雪球一樣演變成巨大優勢。

當然有些歌曲是無緣登上榜首的。但那些表現不錯的歌曲(取決於實驗中獨立選擇出來的喜好排名),幾乎隨便一首都有可能居冠。歌曲的人氣看似取決於品質,但品質本身其實還不夠,因爲在社羣網絡上的互動難以捉摸。

起步就要站穩,加上在社羣網絡傳播,兩者至關緊要。多才多藝的音樂家柯利耶告訴我說:「在YouTube發佈的影片會不會被瘋傳,底下第一批留言非常重要。」

民衆的信念、知識和行爲受到同伴的信念、知識和行爲影響,正是這種社會動力導致冪律關係的產生。只要你開始用冪律來看世界,就會發現冪律無所不在,也更能明白大起大落的過程,以及偶發的極端事件成因。

(本文摘自《搖滾經濟學》/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簡介】

亞倫・克魯格(Alan B. Krueger)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排名前50名的經濟學家。曾任柯林頓、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幫助歐巴馬政府擺脫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本書源於作者名爲「搖滾經濟學」的演講,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對這場演講稿大加讚賞,要求所有的白宮高層都必須傳閱,並對身邊的人說:「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克魯格以音樂產業做爲世界經濟的縮影,精闢解讀數位時代的變化與挑戰,而我們每個人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新趨勢。

這本書是克魯格第一本寫給大衆讀者的經濟學讀物,也是他的遺作。

《搖滾經濟學》/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