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高房價意味着什麼?

上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表示,住建部注意到一些地方出現企業高價購買土地現象,住建部不支持房價,希望各地能夠有計劃地、更多地提供用於中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用地

住建部的表態意味着未迴避對調節房價的責任,也代表該部看到住房、醫療消費老百姓最關注的3大問題。住建部不支持高房價,有着積極意義

房價早就遠超過普通百姓購買力,但人們卻往往錯誤以爲穩定房價就是要穩定高房價。如今,不僅是市場不支持高房價,連官方也表明不支持,這意味着房價亟待迴歸一個理性的價位。

高房價會擴大分配不公,導致經濟增長成果分配不均。其實房子不管是建在北京城還是建在小鎮上,成本都差不多,在中國沿海一帶縣城,一般毛坯房其實也就2000到3000元一個平米,正常成本加上合理利潤也就這個房價,但爲什麼房子一到城市就翻了臉呢?

去年不少樓市專家斷言今年房價走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房價高不一定意味着有泡沫,可前提必須是收入要和房價成適當的比例。目前的樓盤價格普遍上漲20-50%,當房產進入「高房價」時代購房意味着在透支自己未來的購買力。過高房價不僅會因「透支需求」造成今後需求增長明顯放慢,損害當地經濟,更重要的是將降低一個地方的經濟競爭力

高房價還有悖「藏富於民」,它使社會上的財富流進了少數人的腰包,使得資源過多地流進了房地產行業,讓其他行業得不到足夠的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房價還起着降低社會效率的作用。看來,面對高房價的「非理性繁榮」,建立健全約束機制,已顯得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