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霜淇淋產業 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文/特約撰述 福澤喬到日本旅遊很少有人可以躲得掉霜淇淋的誘惑,北從北海道,南到沖繩,不論春夏秋冬,來一筒充滿奶香的霜淇淋是最棒的享受。日本的霜淇淋不但口味濃郁,而且種類五花八門。不過可能沒有人想過,這些霜淇淋從原料到機器幾乎都是來自同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去年剛好滿 70 歲,日本有 75% 的霜淇淋市場,都在這家公司掌控中。 爲了好念 乾脆把英文名字全拆掉談霜淇淋之前,先岔個題,聊一下日本的外來語,日本的和制英語經常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無法理解。就拿霜淇淋來說,這個來自美國的消暑聖品,英文正確名稱應該是 Soft-serve ice cream ,但是日本人硬生生就是把它的中間兩個字拆掉,直接稱爲ソフトクリーム ( Soft-Cream )。幫霜淇淋的日文名字定義,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家號稱日本唯一的霜淇淋生產服務公司日世( NISSEI ),問他們爲什麼要把英文的中段去掉?「 1951 年創業的時候,用英文全名稱呼,根本沒人知道是在賣什麼東西?叫做ソフトクリーム,反而朗朗上口。」日世公司的行銷主管茨田貢司解釋了這件命名羅生門。
機器太新潮沒人會用 乾脆自己開門市賣霜淇淋 「日世原本只是一間貿易公司,當年因爲歐美正好流行霜淇淋,於是引進了冰淇淋甜筒、原料還有機器。剛開始的時候,大家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賣霜淇淋,於是公司 1951 年在明治神宮外苑開了第一家門市。還特別選在美國獨立紀念日那天開幕。」的確,臺灣的霜淇淋文化,也跟美軍息息相關,過去在中山北路上的福樂冰淇淋店就有好吃的霜淇淋。
日世當時的想法只是想把機器賣給酪農業的廠商,不過 50 年代霜淇淋單價高,只能是有錢人炫富的食物,一般老百姓沒有那麼多錢可以揮霍。沒有消費市場支撐,進口霜淇淋機器就不見得是個好生意。可是機器都已經買進來,頭都洗了一半,董事們就決定,與其等待生意上門,不如主動出擊做出成績。沒想到一杯 50 元的霜淇淋,居然賣到材料斷貨。當時一碗蕎麥麪才 15 日圓。
邊走邊吃不成體統 奧黛麗赫本只好發功除了單價高之外,當年推廣霜淇淋還有一個問題,在日本傳統觀念中,一般走路一邊吃東西的行爲非常不雅。但是霜淇淋這種東西,原本就是帶着邊走邊吃,這讓許多想嘗試的日本人,礙於禮貌規範最後還是放棄。幸好,沒多久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期中,邊走邊吃義大利冰淇淋的模樣,成了日本婦女爭相模仿的對象,幫日世解決了第一道難關。 不久電視機上市,昂貴的價格不是家家戶戶都買得起,可是電視轉播力道山摔角又很熱門,大家吃飽飯爲了要看力道山的摔角,衝去有電視機的蕎麥店,坐着不走。這對面店老闆來說,真不是一件好事,一堆人進了門卻不點餐。店老闆情急之下,向日世訂了霜淇淋機,想進來看電視的,不管有沒有吃飽,低消就是一筒霜淇淋,沒想到這樣的做法,透過口耳相傳,把日世的業績向上大幅推升。
進口機器衛生管理不容易 自己開發成大器 但是好景不常,看起來正要爆紅的霜淇淋產業,卻因爲機器出現大腸桿菌超標的衛生管理問題。許多人因爲吃了霜淇淋食物中毒,霜淇淋產業一下就掉到谷底。這時候日世決定放棄進口,自行開發機器,進行噴嘴的改良,這也讓日世正式從貿易公司轉型成了霜淇淋的生產服務公司,之後大阪萬國博覽會再次讓日本人接受霜淇淋成了國民美食。許多飲食店都會被客人問到「有沒有霜淇淋?」,也才把日世的業績推上了日本第一的王座。現在日本各地的霜淇淋,有 75% 由日世提供一條龍的服務,兩年前還推出高級的大人霜淇淋「 CREM 」高濃度的霜淇淋配上蛋卷甜筒,被稱爲霜淇淋界的 L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