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21》北京首映 現場觀衆直呼看完想入黨

本站娛樂6月29日報道 將於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昨日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首映現場監製兼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攜“一大代表”的飾演者:韓東君劉昊然王仁君張頌文、劉家禕、張超(按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簡史》排角色序),以及演員俞灝明、範世錡、生港帥史彭元夏夢到場與觀衆進行交流與分享。導演王紅衛、唐季禮、張一白烏爾善、郭子健及近段時間廣受好評的主旋律劇集《叛逆者》的導演周遊等,知名主持人倪萍,演員董子健、李治廷等,編劇張冀、秦海燕、趙寧宇、袁媛、任鵬等都來到了現場。雖然被打動的時刻不同,但大家都認爲《1921》是建黨百年之際中國電影人通力爲黨的生日準備的一份精美禮物,更國際化的視角、更年輕態的表達方式,黃建新導演在創造了主旋律電影一個又一個高峰外,又呈現了一份足夠獨特也足夠動人的新篇章。

現場觀影的觀衆都被影片所深深打動,有人因爲中國有了自己的火種而心潮澎湃,也有人看到先輩們“不惜惟我身先死”的犧牲而眼泛淚光。對先輩的感激與共情成爲了觀衆們的集體感觸,“毫無疑問這是一段前塵的總結,也是眼前來路之序章”,大家認爲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1921》的續集。在緬懷先輩之餘,《1921》多了一份鼓舞和凝聚人心的力量,也許這就是優秀文藝作品的價值吧。

首映現場還首次組織了一場特殊的觀影,光明影院視障人士設置了無障礙影廳進行觀影。這個特殊的觀影羣體與普通觀衆進行了同步觀影。作爲大一新生的劉家禕被現場的氛圍深深打動,不禁哽咽着舉手,申請加入到這個志願者的組織中,以普通學生身份幫助這些觀衆真正實現平等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韓東君也表示願意以義工的身份,爲無障礙觀影獻出自己的力量。演員們繼承了百年前先輩們的青春力量,在塑造先輩風貌,重現革命精神歷程中自身也受到洗禮,戲內戲外均用行動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

黃建新十年後再拍建黨題材人物爲明燈

《1921》演員以各自方式體悟角色呈現效果獲贊

首映現場,監製兼導演黃建新坦言,再拍建黨題材希望能有新的突破:“十年前拍過《建黨偉業》,這次再拍建黨題材的作品,很想有不一樣的表達。我們籌備五年,做了無數的史料挖掘工作,捕捉我們想要表達的那些先輩身上的個性、理想、信念,讓他們不再是符號,而是具體的人。我比喻我們這次創作就像在迷霧中尋找一盞燈,這盞燈就是百年前那些鮮活的年輕人們,我們跟大家一起,朝着光走過去。”所以,《1921》將重心放在了人物身上,比如爲了塑造一個細膩立體的何叔衡,黃建新和張頌文曾在深冬暢聊了近8個小時,只爲了儘可能補充人物細節。同時,詩意化的表達也是黃建新這次創作的重點,比如備受好評的一場毛澤東奔跑戲,背後蘊藏着良苦用心:“我們利用電影手法,創造了蒙太奇的象徵段落,以毛澤東的成長曆程,串聯起從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到真正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再到形成革命理想,這一整個信念的演變歷程。”

聯合導演鄭大聖對觀衆評價《1921》“充滿細節和青春氣息,代入感很強”,十分觸動:“這次是學習的過程,不僅是跟着黃導學習,還是回到歷史現場的學習。挖掘史料,調查細節,才能讓人物不再是冰冷的詞條或是一行字的記載,而是活生生的人。比如查找史料時,我們發現當時抵制日貨的學生不止一次回憶到,焚燒日貨時用的都是‘洋火’,這是那一代人的尷尬與痛苦,所以電影中把這個細節給了李達。”好在,如今的中國,不僅有了火柴,更有了火箭和自己的火星探測器。製片人任寧分享了幕後團隊在創作上的努力:“這部電影凝聚了上百位電影人的付出,我相信也正是因爲各行各業的凝聚力,國家也會越來越美好。”

再度飾演毛澤東的王仁君,在《1921》中挑戰塑造主席的青年時代。爲此,他研讀了1922年以前與毛澤東相關的大量史料:“希望能帶着充沛的情感,走進年輕時候的毛主席,去體悟他的風華正茂和青春熱血。”已經參加過影片多次路演的他,被很多觀衆的評價打動:“有一位觀衆看了主席奔跑的戲很受啓發,說‘如果走不了路,那我們就跑起來’。還有一名軍校學子說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我們起點一樣,誓死推翻舊世界,我們的理想也一樣,盼望着建立新中國’,當時我就覺得,這部電影就是爲了帶給大家這樣的力量。”

韓東君在片中的表演,被觀衆評價爲“生動還原意氣風發的先輩,口才極好”,對此他也很感謝觀衆肯定:“拍之前讀了很多資料,爲了符合角色身份還特地找英國的老師糾正自己的美式口音。參演《1921》,對年輕演員來說是一次感受建黨不易的機會。”劉昊然此次因詮釋出了原型人物熱血澎湃的少年意氣,頗受觀衆好評,也將劉仁靜“小馬克思”的形象塑造得恰到好處。他也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參演感悟:“作爲一名年輕演員,通過參演《1921》,認識到了其實年輕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這些先輩們,敢想敢爲,竟一步步做到了改變整個國家!”

張頌文詮釋的何叔衡,因爲生動活潑的細節和充滿感染力的表演,成爲觀衆們眼中最鮮活的人物之一。現場他還動情分享幕後故事:爲了詮釋好何叔衡跳崖前的心理活動,他代入人物角度,給“好友潤之”寫了一封信,內容是“希望我們能共同見到勝利的曙光”。所以,在犧牲之前,他雖然滿含熱淚,但嘴角是掛着笑容的。這樣對人物的用心打磨和虔誠致敬,也觸動了全場共情,觀衆數度自發鼓掌。

劉家禕作爲“一大代表”演員中年紀最小的“00後”,也以靈動的演繹被觀衆認可,首映現場,他表示像等考試成績一樣緊張,但這次“認識到了青年演員的責任,要將先輩的正能量傳遞給同齡人,甚至是年紀更小的孩子們”。張超在現場也透露,包括“一大”會議時他們的坐姿,都認真地進行還原,而且1:1重建一大會址這樣精益求精的製作,讓演員們在詮釋人物時,都能有非常強的代入感。

俞灝明表示參演《1921》本身就是一種認可:“一同創作這樣一部慶祝建黨100週年的重點影片,是一次珍貴的機會,希望能將這樣的使命感也傳遞給觀衆們。”史彭元作爲一名15歲的高中生,也在參演《1921》之後,希望和自己一樣大的孩子們,能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的夏夢表示,參演《1921》不斷收穫成長,寄語學弟學妹們:“我們學習的動力,是爲了建設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生港帥爲此次出演趙世炎做了很多準備,還學習了法語版的《國際歌》,現場他分享了創作動力:“因爲了解了先輩的事蹟,被他們不惜一切也要走下去的革命精神而感動!”範世錡同樣也提前學習了法語,而且因這次參演能傳承先輩們的青春熱血,倍感榮幸。

張一白動情表示“今日北京煙花爲影片這段歷史而綻放”

《叛逆者》導演讚歎感受到革命年代曙光 倪萍難抑激動向主創鞠躬

當天的活動現場還來了很多業內的導演和演員,這些影視界同仁們都對影片不吝稱讚之詞,雖然打動他們的情節、人物各有不同,但從他們或溼潤的眼眶、或哽咽的嗓音可以看出,他們是深深入了戲的。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編劇王紅衛在觀影前也很好奇,建黨題材的作品已有諸多珠玉在前,其中還不乏黃導自己的作品,所以無法預判《1921》的呈現方式。觀影后表示果然讓人驚喜,“影片在其他主旋律題材電影的基礎上,建新導演和大聖導演依然在創新,這是一部特別磅礴、信息量浩瀚的電影,從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從橫線到縱線都寫的非常全面”。香港著名導演唐季禮表示“這是一部我看了感到很激動、很細膩的故事片,但同時它也含有類型化元素,諜戰那條線讓我感到驚險刺激,看得很過癮。希望中國更多的青年通過觀影更加愛國”。

擔任過《我和我的祖國》總策劃和導演之一的張一白看完這部電影后激動不已,對導演與演員讚賞有加,他還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當日的煙花與電影進行聯動,“電影剛結束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手機,此時此刻整個北京正在放煙火,我覺得今天晚上的煙火似乎也是爲影片中這段歷史而綻放。我在此刻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詩‘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烏爾善導演形容這部電影是一個非常用心又精美的禮物,“我特別佩服兩位導演能把衆多複雜的人物、事件、場景匯成一部內容充實的電影,把我們在歷史課本里看到的那些抽象的文字變成了非常具體、生動的人物和故事”。剛剛收官的高口碑劇《叛逆者》的導演周遊也對《1921》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爲這部作品就像一幅宏大的歷史畫卷,表示這部作品讓自己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曙光,“這些仁人志士本來是應該時刻都面臨着生死的抉擇,在那麼殘酷的背景下,這些歷史中的人物卻充滿了一種希望的光芒。特別是那個小女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她清澈的眼神爲革命理想主義的年代增加了一份柔軟和希望”,在那個動盪的社會氛圍下,這些年輕人身上卻煥發着希望的光芒,這種向陽而生的力量值得傳遞給每一位觀衆。

著名主持人倪萍震撼於《1921》這部電影撞擊心靈的力量,“黃軒和倪妮角色之間的這種知識分子革命時期的浪漫愛情,我好幾次爲他們落淚。電影中既有宏大的場面,又有細緻的人物刻畫,這是特別讓我敬佩的一部電影”,倪萍老師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最後唯有以鞠躬來表示對各位主創的敬意。

《1921》獲影評人高度肯定 現場觀衆直呼看完想入黨

無障礙廳首次同步首映 先輩感召突破時空物理限制

除了業內人士,現場觀衆當天的反響也很熱烈。一位電影博主映後表示,電影將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還原成了生動的畫面,讓大家能夠通過觀影觸摸到那個時代,“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英雄是在危難中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知名影評人羅罔極也在觀影后第一時間分享了自己的感想。雖然黃導十年前導演了同樣題材的《建黨偉業》,但是羅罔極認爲“《1921》的出現並不是一個重複的作品,它彌補了《建黨偉業》中不爲人知的細節,與《建黨偉業》的宏觀敘述形成互補”,對《1921》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首映現場還來了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他用清脆稚嫩的聲音說道,“共產黨員的心是鐵做的,他們很堅強很了不起,在電影中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先輩們的熱血沸騰”。也許小朋友還無法完全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深刻含義,但是他在觀影中融入了那個火熱的年代,被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感染着。一位大四的學生看完電影受到很大的鼓舞,非常懊悔“沒能在大學時入黨,日後在工作時一定要努力奮鬥,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共產黨員”,質樸真誠的語言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當日還有一場特殊的觀影,是由光明影院組織的無障礙觀影。伴隨着旁白對畫面的介紹,無障礙的解說讓現場的視障人士也能與普通人一樣同步觀影,感受百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當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時,影廳內不約而同響起了掌聲。映後主創們也來到影廳與這些特別的觀衆進行交流。現場有一名北京盲人學校初三的學生代表孫銘晗,她起身時還眼泛淚光,這次無障礙觀影使她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那段澎湃歲月,“第一次與大家一起走進影院的‘激動’、早期共產黨人帶給我的‘感動’、影片中煙火氣帶給我的‘心動’,這些複雜的情感讓我化爲自身的‘行動’,繼續向着心中的那道曙光奔跑。”

演員劉家禕聽到光明影院的志願者都是由在校的師生組成,作爲一名大一學生的他深受觸動,哽咽着舉手說,“我也想以一名學生的身份加入這個組織,爲無障礙觀影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韓東君表示雖然自己不是在校學生了,但是依然願意參與到這個組織中做義工,爲無障礙觀影出一份力。百年前的他們用堅定信仰與一腔孤勇書寫了最有意義的青春,百年後戲外這些演員也在用行動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

電影《1921》將鏡頭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這些早期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之時不斷追問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國家的未來在哪裡,他們憑藉堅定的信仰帶領整個民族走出了一條新路。而今《1921》將這種偉大的精神通過電影這種藝術手段傳遞給當代青年,也彰顯了當代文藝創作者的初心和責任。影片將於7月1日全國公映,在建黨百年這個偉大的時刻走進電影院觀影,是極具儀式感的慶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