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中國共產黨早期獨立領導武裝鬥爭掠影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一座紅色雕塑首先映入眼簾:一隻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緊扣着漢陽造步槍的扳機。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經過4個多小時激戰,起義軍佔領南昌城。兩天後,根據中央的計劃,起義軍陸續撤離南昌。後來經歷失敗,一部分到廣東海陸豐地區,而主要部分則轉移湘南,開展游擊戰爭。
暫時的挫折,並不能掩蓋歷史的光輝——南昌起義,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啓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這次起義也有深刻的教訓。正如周恩來1972年6月在一份報告上的批示,“用國民革命左派政府名義,南下廣東,想依賴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沒有直接到農村中去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這是基本政策的錯誤”。
歷史迎來新的轉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突出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這次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瞭新的出路,中國革命由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從那以後,我黨在各地舉行了100多次起義。穿行在各個史館,駐足觀看各種文物、史料,這些革命鬥爭的艱辛探索清晰可見。
秋收起義,第一次“公開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標定了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廣州起義,發動第3天即告失敗,再次證明,面對國民黨新軍閥在中心城市擁有強大武裝的情況下,想通過城市武裝起義或攻佔大城市來奪取革命勝利是不可能的。
此外,還有海陸豐起義,瓊崖起義,黃安、麻城起義,東固起義,湘南起義,閩西起義等。這些起義,雖然大多失敗了,但革命火種得以保存下來。
一張1933年出版的《紅色中華》第97期影印件,吸引了記者目光。這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上,刊登着何長工撰寫的文章《井岡山斗爭與中國工農紅軍的創造》,讓人讀來不禁驚歎於那片熱土的偉大實踐——
建立工農兵政府,確立游擊戰十六字訣,頒佈《土地法》,提出紅軍“三項任務”,規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領導紅軍反“圍剿”,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光輝著作……在血與火的鬥爭中,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正確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漸漸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