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中國開設人民幣帳戶就上手(下)
曾迺強
開戶完成後,行員便會給予一張借記卡(金融卡 ),筆者所拿到的借記卡爲該行所推出的「靈通卡」其中一種類型,借記卡可在中國大陸境內貼有「銀聯卡」標籤的商店進行消費,刷卡金額不能透支,類似國內Visa金融卡(Visa Debit Card)。筆者另在開戶申請書選擇開通網路銀行項目,因此行員隨後給予我一張「電子銀行口令卡」(類似密碼卡),口令卡背面是亂數排列的密碼,若在網路銀行進行交易、轉帳或轉定存業務時皆會使用到背面的密碼,因此這張卡毀損或遺失需要再回原開戶分支行重新申辦一張。若不想手動輸入密碼則另可加購「U盾」(USB形式的密碼憑證),進入網路銀行後將U盾插入電腦USB即可進行交易,不用再手動輸入密碼,但加購U盾需35元(人民幣,下同)。
有人說大陸銀行業收費標準很「歐美化」,這點筆者相當認同,每項金融業務根據卡別的不同、客戶身分的不同,都需酌收手續費。筆者上網搜尋工商銀行官網查詢今(2012)年6月收費標準,以筆者所持有的靈通借記卡爲例,開卡手續費雖免費(2010年仍需收取5元),但需繳10元年費,若帳戶內的每日平均餘額若小於300元,在每一季會另收取3元帳戶管理費,帳戶餘額若因此被扣到負數,則需存入金額把負數變成正數,否則借記卡便不能在商店使用刷卡功能。各家銀行對於收取手續費政策大不相同, 但多數銀行對於同一家銀行的境內跨區(省)交易(存、取款及轉帳)皆會加收手續費,甚至連單純的查詢餘額亦會收取費用,因此建議不要拿A省開戶銀行的借記卡在B區(省)存、取款及轉帳,最好是在B省的銀行另開一個帳戶以供操作存、取款及轉帳。各家銀行收費標準不一,最好先上網瞭解開戶行的收費項目,以免帳戶餘額悄悄流失。
兩岸金融服務各有所長從抽號碼到開戶完成,中間等待期間不會超過二十分鐘。領到借記卡與口令卡後,大抵算是開戶完成。大陸銀行業的所發行的借記卡無嵌入晶片(IC)設計,仍是相對於臺灣較傳統的磁條卡,當背面磁條失效後需要再回原行換領一張新卡,根據資料顯示,臺灣算是亞洲地區少數全面推行金融卡晶片化的國家,臺灣的銀行業在這方面還是領先獨步亞洲地區多數國家。
銀行內設有自動存、取款功能的ATM,筆者嘗試將剛取得的借記卡在ATM上存入100元,操作程序大致上與臺灣提款機系統相似,但在交易完成後,機器會先將交易收據列印出來,接續纔是將借記卡從卡片閘口退出,因此在大陸常有民衆在存、取現鈔或以及拿到交易收據便轉身離開,忘記卡片還留在機器裡,而臺灣的ATM機器則是先把卡片退出,再接續開閘口取鈔以及列印交易收據。民衆會忘記拿卡,但總不可能不會忘記拿鈔票,臺灣的先取卡,再取現鈔的方式較爲人性化。
與臺灣銀行業不同,在大陸銀行開戶及臨櫃取款已免去「蓋印章」這項程序,且大陸實行「卡摺合一」已相當多年,除了年紀稍長或較謹慎的人才會另外申請存摺以供對帳,否則大多數民衆都是憑藉記卡在ATM或臨櫃辦理存、取款等金融業務。也許臺灣民衆在金融業務上較爲謹慎,因此大陸銀行業免蓋章以及卡摺合一制度對於在陸銀開戶的臺灣民衆不甚習慣。
就設備來說行內機器設備相當新穎,華山路支行設有數臺提款機與一臺存款機,就連傳統的抽號機也變成了液晶觸碰熒幕多功能抽號機,熒幕還會顯示平均等候時間,相當貼心。服務人員也沒有國營銀行印象中的較爲冷漠,據筆者經驗,兩次的開戶時間平均不會超過二十分鐘,建議至大陸經商、求學或旅行,可花一些時間至銀行開設人民幣帳戶。
使用銀行帳戶有利有弊,謹慎爲上
人民幣僞鈔氾濫,開設帳戶後憑着借記卡在ATM取款風險相對較小。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前副行長馬德倫在公開場合稱大陸境內金融機構在2010年收繳人民幣僞鈔有430.9萬張,累計金額高達3.38億元;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亦統計,該行在2011年收繳各類僞幣3.4萬餘張,合計金額達267萬元,僞鈔問題防不勝防,因此部份銀行業者已在今年6月初起,於特定地區的設置具備「冠字號碼記錄儀」新型ATM,民衆在新型ATM若領到假鈔,能依照取款憑條作爲索賠依據。
開設帳戶還有另一項優點,在大陸欲出境回國,但身上仍持有大額人民幣現鈔之時,可先將剩餘的人民幣存入銀行帳戶,待下次入境再領取,減少身上攜帶現金的負擔。然而,大陸銀行業定存年利率目前高於臺灣銀行業,因此越來越多民衆將新臺幣兌換成人民幣,並在大陸開戶定存以賺取高利息收益,筆者須提醒:不管任何外幣定存或投資,都存在匯差風險,以免賺得利息淨利,卻賠了更多的匯差損失,不可不慎。
●作者曾迺強,嘉義,碩畢,2008年榮獲救國團全國優秀青年代表之一,2011年曾獲陸委會補助至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及訪問。ET論壇歡迎網友更多聲音與討論,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