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來了?匯豐:未必

(原標題: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來了?匯豐:未必)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着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相繼出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一波長達數年的漲勢

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國爲提振經濟再度採取類似舉措。在全球再度放水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也再度水漲船高,近日多個品種接連刷新歷史新高。

鐵礦石爲例,外盤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指數期貨01合約以及內盤的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近日都接連刷新歷史新高。儘管最近兩日出現大幅回調,內盤鐵礦石價格仍在1000元/噸上方,較年初的650元/噸漲逾50%。

由於都是出現在全球經濟刺激的背景下,這一波商品價格的大漲也被很多人視爲十年前的一幕開始上演。比如,招商證券近期提到,從2020年開始,我們將迎來一個9年的商品牛市

那麼,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真的來了麼?匯豐在一片看漲聲中發出了較爲罕見的謹慎看法。

上一輪“超級週期”長什麼樣?

既然要類比上一輪商品“超級週期”,那麼也就需要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匯豐在近日研報總結稱,上一輪“超級週期”實際上開始於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從2002年到2008年中,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持續上漲。截至2008年6月,以實際價格看,IMF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較1990年代的均值高出168%;而如果以名義價格看,這個漲幅則高達300%。

隨後2008-2009年金融危機打斷了這一過程,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但是這種調整並未長時間延續,隨着全球經濟刺激措施的推出,原材料的需求顯著增長,又重新推動商品價格上行。

到了2011年中,以實際價格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較1990年代的平均水平高155%。

匯豐稱,在這個過程中,供需結構問題是主導因素,同時全球降息以及量化寬鬆等刺激措施帶來的寬鬆金融環境,也起着很大作用。

不過到了2012年,隨着中國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在資源領域投資轉化爲供給,全球金屬價格開始走低。

但這距離當時的商品“超級週期”結束仍有數年時間。2014年底開始,OPEC開始增產,希望將美國頁岩油擠出市場,這標誌着商品“超級週期”尾聲的開始。

到了2016年初,從實際價格來看,商品價格指數已經跌回1990年代的均值,全球大宗商品“超級週期”正式宣告結束。

價格上行≠新的“超級週期”

匯豐認爲,自2016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個較小的週期,與1990年代均值相比最大的漲幅出現在2018年底,爲55%。

匯豐稱,這可以算作一個“週期”,但稱不上“超級”。

隨後全球疫情出現,疊加OPEC在2020年3月的增產,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重新回到1990年代均值水平。

不過在那之後又出現一波反彈,截至2020年11月,這個價格水平相較於1990年代均值又高了25%,因而引發關於新一輪商品“超級週期”的討論。

在匯豐看來,的確有一些因素在驅動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比如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西方國家也在支持基建,尤其是電動汽車網絡的建設,以及全球低利率水平。

但這一次與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很不相同。

需求的邊際增長減弱

匯豐認爲,首先從中國來看,2008年初中國債務水平仍然很低,擁有大量舉債空間用於基建以及房地產市場,這也是當時急需的政策舉措。

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債務水平已經來到較高的位置,在繼續舉債上也更加謹慎。

此外,匯豐認爲,在上一輪商品“超級週期”出現時,恰逢中國經濟增長對金屬需求大幅增長的階段,而現在隨着中國經濟向服務業轉型,增長對金屬需求的驅動也在降低。

因此,匯豐認爲,儘管中國經濟增長仍在驅動全球金屬需求的增量,但是與2000年代初期相比,這種增量在幅度上已經明顯弱化

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隊商品的需求情況如何呢?

匯豐提到,儘管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刺激措施中都包含擴大基建,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但是從他們對金屬的需求來看,很大一部分能夠被回收的材料所滿足。報告寫道:

隨着舊設施、建築以及機動車報廢,其中的材料會在新的項目上再利用。

通常只有完全新建的項目,類似新興經濟體的那些,纔是原料商品消耗的主力。

匯豐提到,在歐美,基建上需要進行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維修,比如維修橋樑和道路,而非進行全新的開發。其中一個例外就是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相關基礎設施需要新建。

低利率也無法驅動商品價格上行

匯豐認爲,低利率有助於促進各國政府在基建上的支出,不過對於商品價格來說,關鍵問題在於金融市場資金流入商品能否驅動“超級週期”,而匯豐的答案是否定的。

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ETF在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週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作用非常微小。

與很多其他金融現象一樣,趨勢是由基本面驅動,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入只起到放大作用。

對於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週期”來說,它的結束並不是由加息導致的,而是由基本面的商品供需因素導致。

供給上的問題能否引發“超級週期”?

在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週期”中,資源品產能投資上的不足所導致的供給緊缺,是其中的關鍵因素。那麼這一次呢?

匯豐提到,上一輪資源品投資熱潮於2012年結束,在金屬產能上較低的投資有可能對價格構成一定的支撐。但是對於能源商品來說,很難說存在產能投資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新的煉化以及LNG產能上。

“對於原油來說,支撐價格的關鍵因素是OPEC+對產量的自願性限制,”該報告稱。

總體來看,匯豐認爲,“超級週期”並不是所有商品都會出現,比如在2000年代初期那一撥,鋁、羊肉豬肉海鮮茶葉棉花木材都沒有出現“超級週期”。而對於鐵礦石、銅、鋅、鉛等商品來說,它們的“超級週期”也從未真正結束。

從當前來看,匯豐認爲疫情後的狀況有利於商品價格上行,但是至於這種驅動力量能否比得上2000年代初期,“我們是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