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北京科學嘉年華感受中軸線建築之韻
觀察故宮排水系統“御苑梳流”的過程,看景山五亭的“一麻五灰”是如何製作的,聽關於前門樓千斤閘和先農壇斗拱的力學原理……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第十四屆北京科學嘉年華主場活動今日在北京科學中心拉開帷幕。
“北京中軸線上的科技”將成常設展覽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在北京科學中心看到,北京科學嘉年華主場正在進行最後的佈置。在科技文化展區,“科技中軸——北京中軸線上的科技”展覽挖掘科技文化在北京傳承與發展的歷程,力求再現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
觀衆可以體驗復原故宮排水系統原理的“御苑梳流”,看到3D打印、1:1還原的大運河國寶萬寧橋鎮水獸,在等比例的“迴音壁”不同點位傾聽聲音傳播的不同,欣賞古建上運用的異彩紛呈的礦物顏料,更有志願者講解前門樓千斤閘和先農壇斗拱的力學原理。據瞭解,該展覽將成爲北京科學中心的常設展覽。此外,“活過來的古建築”科技體驗展將有特色展覽及古建奇談、中軸線的建築之韻等互動活動;“傳統文化中的技藝製作體驗展”將現場開展麪塑、紙藝等非遺課程,以及傳統版畫、黏土、珠藝等手工製作體驗課程。
面向青少年開展200餘場科普科教活動
在科學家精神展區,最引人注目的是“傳承——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通過呈現老中青一代代科學家探索、創新、傳承、復興的科學之路,向青少年傳遞心懷祖國、走向世界、與國家共成長的精神內涵。
科學教育展區設置了流動科普體驗展、科普閱讀等區域,並面向青少年羣體開展200餘場科普科教活動,包括場館科學課、志願者展廳講解、每週一堂科學課、流動科技館、小球大世界、首都科學講堂、科幻教育沙龍、英才交流會等北京科學中心品牌活動,以及氣象小院士實驗展演等各單位申報的優秀活動。
聯動多個場館開展系列活動
設在戶外的科普體驗展區開設了科普與創新展示篷區、“符號說”青少年民防知識科普展、“大手牽小手,共築安全夢”應急科普展、“氣象科技新視界”現代氣象科普展等,展示深地探索、海洋資源、網絡安全、商業航天、人工智能、通信技術、生命科學、低碳環保、新型材料、應急安全等內容。無論是戴上AR頭罩觀看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還是觀賞磁性液體“跳舞”和負壓吸附爬壁機器人作業,都對小觀衆有強大的吸引力。
據瞭解,本屆北京科學嘉年華還將聯動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國家自然博物館、天壇公園、鐘鼓樓文化廣場和石景山首鋼園等場館,共同開展“科學+相約最美中軸線”系列活動。
文/本報記者雷嘉
攝影/本報記者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