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談未來規畫 兩岸學生差異大

5天4夜的臺灣行,兩岸學生差異,令我有很大的觸動。

與臺灣夥伴在一起,大家都會盡量避免談論政治問題,不僅僅因爲這是敏感話題,也因爲以我們的年齡和閱歷來說,其實我們無法談論清楚。但總有觸及到的時候。在中正紀念堂的時候,我們也會談論到各自的歷史課本內容,談論到各自接收到的新聞媒體訊息,和周圍長輩們的看法。想法不一,可以理解。聆聽多種相互矛盾觀點的同時,在腦海裡形成自己的見解,這纔是一個成熟的個體的表現。

與臺灣的夥伴們也時常交流各自的未來規畫。有一點共識似乎比較明確,那就是大陸大學生普遍比臺灣的大學生缺乏安全感。大陸的學生拚命讓自己去上很多的課,努力爲自己充電,爲了讓自己將來有豐厚的資本去找更好的工作,於是總是很累;而臺灣的學生似乎相對而言更重視對自己身心的放鬆和生活本身,社會似乎也沒有給他們造成太大的壓力。當我們談到現在我們大三的學生每週有近三十節課一節課45分鐘)時,臺灣的夥伴們都覺得無法想像。其實我們也累,但不知怎麼地就停不下來了,這大概也是近30年來飛速發展的大陸造成的負面影響──人民精神還未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

面向未來,更多的溝通與交流仍然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政府高層的交流固然重要,民間的交流有時卻纔是解決本質問題的強大後盾。還記得在臺灣淡水的時候,我們兩個大陸學生和一位臺灣學生一起,讓一位店主通過我們的說話猜我們是哪裡人,店主斷言我是臺灣的,因爲說話的口吻很像。這影響力多麼巨大,才兩三天的時間,我們的語言區別就已經模糊了,更別說民間交流日漸開放的將來,兩岸還會因爲一些所謂的「異」而無法互相理解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