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當不喜歡大陸的臺灣人,粉了大陸明星

《偷偷藏不住》

在前公司時,曾有一段每個月都能回臺灣的時光。在那個頻繁往返兩岸的時期,2017(還是2018)年的某一天,我在臺北市的咖啡館看見該店在推一款蛋糕,名稱是「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那一年,有幾部大陸古裝劇和仙俠劇在臺灣非常知名,然而大陸校園劇還少有人關注, 「流量明星」一詞在臺灣尚未興起。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我都不知道原來臺灣小年輕看起了大陸校園劇。

後來去查了論壇,該劇在臺灣確實有些討論度,在公司開會時興奮地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同事們。同事們或是贊同、或是認爲「這應該是小部分人」,具體細節如今已經忘了。

在做兩岸選題的這些年,總會有一次次自我糾結:我所觀察到的現象,到底只是小部分人,還是確實是「普遍現象」?就算能拿出一些資料佐證(比如視頻網站的電視劇觀看排行、學者論文等等),總難逃被人質疑、或是自我質疑。

前公司的同事和老闆都是很包容的媒體人,那些年我們做過許多有意思的題,比如好多年前,臺灣媒體還在做各種「天然獨」的選題時,做過的「小鮮肉統一兩岸」;比如忘記具體是哪一年,我們發了一些文章,表示臺灣越年輕的一代人,會是在生活層面對大陸更接受的一代人。

這些文章裡提及的現象,放到現在看,會被更多人認同。但在寫完併發出的那年,難逃一次次自問:這是否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是不是我們周圍「同溫層」給的錯覺?

某天,本篇的受訪者:我朋友、一位九零後可愛少女,也是一位「天然獨」,卻誤入歧途成爲某位大陸流量明星的死忠粉。呼,幸好,以前沒寫錯,小鮮肉還真能統一兩岸!

(哪位明星,本篇匿名,但我相信看完有人一定能猜出來是誰)

自此她成爲我研究「大陸文化影響臺灣青年」的最好教材。也因爲她是個對社會觀察入微的媒體人,會觀察該明星在臺灣的粉絲團情況,讓我做相關選題時有了更多參考。

我跟一位在臺灣讀書的大陸朋友抱怨過,「媒體嘛,總是嘴皮子上下一碰。就算深度訪談了二十人,或是回收了兩百份有效問卷,仍是一家之言。」 吐槽歸吐槽,但是我還記得,那年跑回公司告訴同事「大陸校園劇在臺灣好像很火」時的興高采烈。

這篇文章是我一直非常有興趣的題,也是「一家之言」,不能保證具有多大的普遍性。我的觀察未必多精準,但也不會因此停下觀察的腳步——以前很害怕自己寫的「不對」,現在只想坦誠分享自己的看法。

對與不對,總要交流才知道。所以,閱讀完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看法。

問:先分享一下你成長過程中對大陸的看法,以及爲什麼「誤入歧途」粉上你家哥哥的吧。

受訪者:其實就跟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在政治層面上不喜歡大陸,但對大陸人和文化上並沒有很排斥。我之前看到有臺灣的街頭訪問問民衆「想對大陸人說什麼?」那個被訪問的民衆說「想問爲什麼他們的零食這麼好吃!」那時看到大笑,這挺符合臺灣現在的情況,大家對大陸政治上不喜歡,但平時生活不會一直去想政治。

粉上大陸明星就是因爲2018年的一部耽美劇,該劇在臺灣也很火,自然而然就喜歡裡面的主演之一了。其實臺灣人開始粉大陸明星、接受各種大陸電視劇,正好也是因爲那個時期臺灣偶像劇、本土新一代明星,對年輕人而言沒有太大吸引力。

這個明星在臺灣有不少粉絲羣,但其實臺灣粉絲羣都還挺放鬆隨意的,沒有大陸粉絲羣那種嚴格的規矩。之前那個明星因爲一些爭議,有點被「半封殺」、都沒有露面的時候,臺灣粉絲也會擔心,那個時期我買了超級多他的代言。後來他沒事啦,我也就沒買了。

對了,我還因爲這個明星買了李寧送給臺灣男同事們,男同事還開玩笑問我「穿這個走在路上不會被打吧」?

(臺北女孩小補充:李寧在臺灣一些人心中,是那種代表大陸民族主義的品牌,穿上了感覺很「紅」之類的。)

不少大陸明星會在微博上表達自己的愛國、轉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等等,也會演主旋律電視劇。我之前看過臺灣粉絲討論這個,大家接受度都很高,普遍認爲「沒什麼,如果演員不表態也不能生存」,甚至也會去看自己喜歡的明星演的「主旋律」。這個現象挺好玩的。你之前不是也爲了你家偶像,「勉爲其難」地看了一下解放軍的劇?

對,但是我沒看下去,因爲那部劇實在不好看,倒不是因爲是主旋律。關於大陸明星「愛黨愛國」的,以前可能會覺得他也是「身不由己」,但現在臺灣年輕一代的粉絲普遍會認爲「他就是中國人,愛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問題」?

爲了喜歡的明星看一下主旋律電視劇,這個情況也有人批評過,但批評的是非常少數,多數人其實認爲無所謂。

我自己比較糾結的是,明星的每條微博,粉絲都會拼按贊數和轉發數。那麼,那種政治表態的微博呢?一開始會糾結,但還是會點贊和轉發啦。就算政治立場不同,爲了自己喜歡的明星,臺灣粉絲多數還是會點贊轉發的。

問:粉大陸明星之後,對大陸是否出現一些態度變化呢?臺灣年輕人常說「政治和文化生活分開」 ,但真能分開嗎?

受訪者:其實不是完全分開的。比如以前,我也自認「對大陸,政治和生活分開」,但在追星之前,我是不喜歡大陸的app的,態度會很自然地偏向負面,比如認爲淘寶都是假貨等等。如果不是追星,我大概不太會用。

所以,追星前後個人的變化,一是對大陸app轉變態度,我以前不會用微博,更不會用淘寶買零食寄回臺灣,都是追星之後纔開始學的。用淘寶之後我發現淘寶客服的服務好好啊!

二是對大陸社會的民情有了更多認識,會真的意識到大陸有這麼多不同的人、有這麼多不同的經濟情況,而不是「中國人都怎樣怎樣」。

追星後政治立場不太會變,但對大陸的整體態度,還是會更友好。我覺得你看電視劇、追星,很難不被淺移默化。但同時,臺灣年輕粉絲也因爲越來越瞭解,對大陸會有一些惋惜的地方。比如自己喜歡的明星電視劇上不了、把電視劇刪除一些片段或魔改等等,會真心感覺很可惜:明明大陸資源這麼多,明明能有更多好作品!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跟年紀比自己小的臺灣人聊天時,常常感覺他們「天然地」會用大陸的手機app,而不像我這代「後天開始學」。

問:追星後,會感覺大陸哪些現象跟臺灣真的不一樣?

受訪者:除了我之前提到過,臺灣粉絲團比大陸粉絲團隨意很多,不會有太多規定之外,兩岸對於明星的要求也很不一樣。有些臺灣人不太在意的,大陸人很在意,比如羅X祥回臺灣能繼續發展。臺灣人對於明星,除非是非常嚴重,不然沒有太多要求。所以之前一些大陸藝人因爲各種因素被「封殺」,其實臺灣粉絲比較難理解。

這幾年臺灣粉絲多少也受到大陸影響,也會有人說「藝人要德藝雙馨」,但臺灣整體氛圍是「怎樣快樂怎樣來」 「都可以啦,隨便」。這不只體現在追星層面,也體現在生活上,對於年輕人來說「就算政府說不好,但抖音好用我就用抖音,小紅書好用我就用」。

這是臺灣年輕一代「00後」主掌網路輿論後,帶起來的風潮,比起我這代他們更不政治、更隨意、以個人感受爲主「開心就好」。

問:你作爲一個粉大陸明星的「天然獨青年」,你認爲臺灣整體環境對「大陸元素」的接受度如何?

受訪者:要說文化軟實力的「主流」,當然還是韓國略勝一籌。但臺灣對於大陸文化的接受度已經很高了,比如我周圍的臺灣朋友,就算不喜歡大陸,也不會有人質疑「爲什麼你要粉大陸人」,相反大家態度還挺正面,認爲粉大陸明星沒什麼不好。

在香港時,更能體會臺灣對大陸在文化生活層面的包容度。香港社會上一次比較多人看的陸劇還是好幾年前的《延禧攻略》。再比如粉大陸明星,在香港我受到過部分人的質疑,認爲「幹嘛粉大陸的明星」,但這情況我在臺灣從沒碰到。

根據我個人觀察,現在大陸校園劇在臺灣小朋友之間的熱門程度,可能還高過古裝劇,《偷偷藏不住》《當我飛奔向你》之前超火的。從長遠看,我覺得臺灣年輕人追大陸電視劇、喜歡大陸明星的情況會繼續下去,但如果題材一直很單一、看來看去都是那些,大家也會膩。

問:文章最後了,有什麼特別想對大陸讀者說的?

受訪者:有的!

大陸明星確實賺了非常多錢、這種收入是很不可思議的,但大陸對明星的苛刻程度,其實臺灣粉絲還是會覺得「有點不捨」(或不太理解)。大陸有些人會批評小鮮肉沒有演技、或沒有學識,或是其他各種批評,但正是這些小鮮肉,收割了很多臺灣和海外粉絲,這是軟實力和文化輸出的一個很好體現。

臺灣年輕人因爲大陸流量明星看陸劇、買大陸產品,這是大陸「老戲骨」做不到的,比如我們不會爲了於X偉老師看劇、打call、買代言產品啊!作爲一個追陸星的臺灣粉絲,這是我最後想補充的。(郭雪筠/臺北女孩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