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到產業 5G將引領革命性變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0月發佈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平均名義增速爲5.4%,高於同期全球GDP名義增速3.1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增速爲7.9%,高於發達國家的4.5%。中國數字經濟增速更是領跑全球,同比增長15.6%。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看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正在加速推動數字經濟的勃發,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而在這中間,5G的組網完成、落地使用又帶來最大的想象空間。“5G正從產業上激發科技進步,從經濟上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從社會層面創造生活新範式。”劉多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疫情倒逼數字應用加速落地,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會議等遍地開花。特別是在5G推動下,各類數字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隨着5G用戶滲透率不斷提升,與5G相關的創新型業務將大幅增長。”劉多預測。
她一一舉例: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一些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可能;5G直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在原來是不可想象的,這種直播讓我們實時地感受到建設速度,也讓大家非常放心;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參與遠程醫療,讓知名的醫生進行遠程會診……這些都體現了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這些只是剛剛起步,劉多表示,隨着5G組網速度的提升、覆蓋面的擴展、終端的普及,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將持續佈局。“5G提供了更寬的帶寬、更高的速度,最重要的,5G還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和大連接的特性,可以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包括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劉多說,由於有了新的基礎設施,同時有了相關新技術的發展,比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等,與新的產業進行融合,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各個領域都將加速前進。
按照工信部的最新統計,截至9月底,全國已開通5G基站69萬個,其中2020年建設的5G基站已超過50萬個,提前完成年度建站目標,且地市級的5G全覆蓋目標也基本實現。對此,劉多坦言,5G跑在全球前列,運營商爲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未來地市級以下的覆蓋、終端用戶的換新上,還要繼續遵循移動通信的發展規律推進。
對於備受關心的5G投資大、見效慢的問題,劉多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直言,前幾代移動通信的佈局,中國均相對滯後於國際先進國家,那時候發牌晚,別的國家的網絡設備、應用終端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大家對於導入期沒什麼感覺。但我國5G的建設基本與國際同步,一樣要經歷摸索探索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未來3年我國都處於5G發展的導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節奏,形成以建促用的5G良性發展模式。”劉多表示。
今年1至9月,5G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1億臺,目前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1.6億戶,劉多表示,消費端熱情大、接受度高,會推動VR/AR、超高清視頻等應用的發展,後者也會反向拉動信息消費的增長。
“當然,5G更重要還是賦能千行百業,這是以前的移動通信沒有的優勢。”劉多說,在消費端,所謂的殺手級應用不是規劃出來的,需要產業鏈協同創新;而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方面,“5G+工業互聯網”在垂直領域的融合應用,將帶動產業數字化擴張,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需要持續加強技術標準的研發,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
“現在還很難想象5G將來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就像4G剛剛普及的時候,也無法想象移動支付、共享經濟後來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那麼大的改變,甚至改變了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劉多說,5G一方面通過大帶寬爲消費者服務;另一方面,低延時高可靠大連接的特性,也爲物聯網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應該說5G給我們開闢了一個新的、讓人充滿想象的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一場元氣淋漓的雙11,彷彿從春天就開始了。它是一個集雨器,接住了政策、社會、內需所有落下的甘霖。
上海。第三屆進博會現場。一隻進口的直徑4米的米其林“超級輪胎”十分醒目。工礦企業快速復甦,帶來超級輪胎的旺盛需求;同一時間,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聯合宣佈加快推動汽車零售數字化轉型。以天貓雙11爲代表的互聯網消費,正從買衣物數碼向汽車等耐用消費品邁進。
如果說進博會爲海外品牌搭建大舞臺,成爲中國聯通世界的重要外向通道;阿里巴巴搭建的雙11平臺,則爲進博會“展品變商品”提供了一條快車道。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兩隻輪胎,一外一內,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成爲雙循環暢通的佐證。
今年天貓雙11提前開售並延長了售賣期。這一變化,對於供需雙方都有意義。社會物流等基礎設施壓力小了、商家補倉的時間窗口有了、留給中小賣家的黃金通道寬了……所有元素,指向拉動內需的總爆發。
內需強勁,人心穩定。就在十幾天前,剛剛落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全面促進消費”的定調。對於走過12年的雙11而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的意義不言自明。
雙11的價值半徑,在不斷擴大。從智利櫻桃,到俄羅斯Prime等級牛肉,都在雙11跑出加速度。今年,有2600多個新品牌、120萬款進口新品通過天貓國際首次參加雙11。全球爲走出困境加油鼓勁的情緒,沒有時差。
數字化雙11,不確定性中的最大確定性
2009年第一個雙11有一個花絮:爲慶祝5200萬成交額,員工用幾張A4紙打印出數字,但不小心少了個零,爲此,有機智的小二臨時拿了一個時鐘替代。
11年後的雙11,菜鳥近2萬臺無人取件機投入使用,1秒取走快遞,據測算能給全國節省25年,阿里人稱這是一段時間“減”史。
時間是個隱喻,12次雙11,完整保留了中國數字化發展的時間切片。2008年底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當時國內快遞員約50萬人,而今天,快遞員、外賣員總數已達千萬;曾經,企業是因線下太難“敗走”上線,但如今許多新品牌是持有“網絡出生證”再向線下發展的;10多年前許多人尚不知網購爲何物,10多年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數字化……
一個偶然誕生的促銷活動,在商業協同和技術催化下,衍生了一連串創新。
正式上崗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支持214種語言的直播實時翻譯、一年省電7000萬度的液冷數據中心、全面雲原生化……
當然,數字化不是獨唱,是合唱。如果平臺企業是“1”,同樣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企業是“0”,越多“0”加入,勢能越大。
從“暫停”到復甦再到活躍起來,中國企業通過加速數字化走出了一條生命力頑強的折線。 (記者 崔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