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能性到社交性,賣咖啡、開書店會是銀行網點轉型的下一站嗎?| 鈦媒體金融

隨着數字化浪潮來襲,傳統銀行網點正在謀求轉型。

一方面,銀行爲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得不對網點進行優化調整,銀行網點數量正在減少。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銀行網點數量以每年約5%的速度遞減,2023年宣佈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共有3192家。2024年上半年,共有1401家銀行網點退出,而2023年上半年機構退出數爲1210家,機構預計,2024年全年銀行網點退出量有擴大趨勢。

另一方面,銀行業的服務模式正不斷改變。線上金融服務讓客戶對實體網點的依賴度降低,模式從傳統的“交易結算中心”向“營銷服務中心”和“客戶體驗中心”轉型。同時,多家銀行推出了5G網點,廣泛應用生物識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國內外一些銀行不斷跨界轉型,利用網點開咖啡館、書店、餐廳,匯聚人氣,盤活線下客流,也爲網點改革打開了新思路。

超過95%的銀行業務已轉移至線上

“銀行網點的收縮趨勢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以及客戶服務習慣變化的影響。”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鈦媒體App。

數據顯示,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成爲主流支付方式,滲透率達到85%,2024年上半年,超過500萬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到140多億元。

目前,超過95%的銀行業務已轉移至線上,現金交易比重持續下降。

老嶽在銀行工作30年,曾在某支行負責縮減網點及櫃員的工作。他認爲,網點及員工雙雙減少,並非銀行業市場收縮,而是銀行已經過了跑馬圈地、無限制擴張的時代,需要精細化管理、企業化經營。

“銀行也是企業,應當考慮成本及收益。物理網點的設置成本非常高,如果網點周圍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不足以支撐網點開設及運營的成本,就會漸漸地搬遷、合併,或是改成自助網點,這是市場的必然。”老嶽表示。

據介紹,單個網點年運營成本高達數百萬,包括租金、水電、設備、人員工資等。隨着銀行業務的線上化、自助化,流程扁平化,一線人工的需求自然會減少,但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T型人才”依然很稀缺。

業內人士認爲,最初銀行依託傳統網點服務客戶,後來ATM機等自助化渠道成爲窗口,隨着數字化的發展,手機銀行App讓人們隨時隨地辦理業務,從轉賬匯款到理財投資,從信用卡還款到貸款申請等業務,都能在網上完成,進一步削弱了實體網點的必要性。

“手機時代,銀行業不需要太多人力資源,以往通過網點佈局來拓展市場的方式已經落後了。事實上,10年前,一些支行就把重心從發展機構存款轉型到專營個人業務上,當時就出了不少要求嚴控各地網點規模的文件,隨後一直在縮減網點和網點營業人員。”上述人士補充道,但這並不意味着市場縮減,只是客戶和各個銀行市場份額轉變比較大,一些網點甚至還提高了投入產出比。

銀行網點持續數字化升級

儘管網點數量減少,但銀行網點作爲觸達客戶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對於服務廣大鄉鎮地區的中小銀行而言,線下網點仍是獲客和留客的主要渠道。

裁撤之外,剩餘的銀行網點向智能化、自動化發展,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讓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銀行大廳內的智能機器人也取代了部分人工服務,搭載大模型,提供客戶諮詢和業務指導,減少客戶等待時間,它們能夠處理複雜的業務諮詢,通過深度學習不斷優化流程。

多家銀行推出了5G網點,廣泛應用生物識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AI技術被用於自動化信用評分、欺詐檢測和風險評估,以及提供個性化的財務建議。VR和AR技術爲客戶提供沉浸式金融服務體驗,尤其在產品展示和客戶互動方面。

同時,ATM機數量正在減少,銀行對剩餘ATM機進行升級,引入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用戶無需攜帶銀行卡即可完成存取款操作,這爲老年用戶羣體提供了便利。

此外,ATM機的服務擴展到智能化可交互的金融服務,包括繳費、跨行轉賬等生活服務項目,甚至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存取。

銀行變身咖啡館、餐廳、書店,尋找更多跨界可能

“對於股份制、城商行,網點覆蓋率更重要的是收益和成本的綜合考量,新開一家網點能吸引多少新客戶、需要多少人運營、區域覆蓋度提升效果如何?這類銀行更多是‘轉移’,從人氣少的地區轉移到經濟相對好的區域。”一位行業從業者表示。

在他看來,一般個人客戶大部分業務可以在手機上辦理,對於重點的公司客戶、私人銀行客戶等,一般是在開戶支行開展業務,這種一級支行比較多,基本不可能關閉。

仍在營業的銀行網點,也在尋找更多跨界可能。

今年以來,銀行加咖啡的跨界融合,吸引着用戶眼球。比如浙江蒼南農商行推出“合合空間”,外形是一家顏值頗高的街頭奶茶店,其中嵌入了銀行的服務。招商銀行在西安環普產業園裡開設咖啡主題小微支行,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打卡,滿牆的書籍和黑膠唱片,室內濃郁的咖啡香,美式、拿鐵、手衝……儼然“文藝青年之家”。

江蘇宿遷的民豐農商銀行紅海路支行,是一家開在書店裡的銀行,滿牆的書籍吸引了不少讀者。西安秦農銀行大學路支行則是古色古香的中式風格,工作人員身穿漢服,銀行2樓還有免費妝造、唐風佈景,隨手拍也很出片。

柏文喜介紹,國外一些銀行網點正在向咖啡館、餐館、書店等方向發展,在經營金融業務的同時也開展其他服務業業務。匯豐銀行在其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旗艦店推出了一款名爲“胡椒”的機器人,提高了銀行的效率,且讓網點變得更加吸引人。第一資本銀行(Capital One)在美國紐約開設了一家集咖啡館與銀行網點爲一體的門店,客戶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與產品經理談論不同的理財產品。

此外,銀行網點在功能上可以附加非金融服務角色,如社區中心,提供更多非金融服務。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爲,銀行網點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展金融文化沙龍、藝術展覽等活動,提升網點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孫騁,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