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能源轉型 銀行探索轉型金融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道
全球能源體系深刻變革,技術進步推動新能源實現躍升發展,加快能源轉型已成各國共識。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2024年11月11日—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銀行積極參與COP29,並提出助推綠色發展的相關方案。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指出,目前來看,綠色金融已經爲綠色能源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然而,在支撐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有序轉型方面綠色金融覆蓋面有限。轉型金融更加註重金融發展與能源轉型階段相適應,倡導通過金融資源的配置,引導金融體系助力高碳行業應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能源轉型受關注
在COP29期間,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和國際環保機構聯合發佈報告《轉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鋼鐵篇)》建議,金融機構應豐富綠色轉型金融工具,提高對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力度。
恆豐銀行參加COP29中國邊會,共同發起了《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恆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辛樹人表示,零碳島嶼建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典型示範,恆豐銀行參與《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發佈並加入島嶼的零碳建設,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具體行動,也是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實現的鄭重承諾。恆豐銀行將致力於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支持海島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持續爲全球氣候行動貢獻恆豐力量,努力成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主管合夥人沈瑩在COP29大會上指出:“能源轉型不能一蹴而就,要先立後破。它要求我們在追求脫碳目標的同時,也要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和經濟的可承受性,以支持經濟的穩定發展。畢馬威專注於亞洲地區的能源轉型特點,與各國政府和企業積極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一方面,畢馬威通過專業的能源轉型諮詢服務幫助企業減少轉型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畢馬威倡導公正、公平的能源轉型理念,特別關注最易受影響的社會羣體,努力避免能源轉型過程中出現新的社會不平等問題,力求實現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進。”
根據畢馬威的研究成果,現代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具有巨大潛力,可以幫助推動能源效率提升和可再生能源規模擴大。在過去一年裡,畢馬威通過結構化的審查和諮詢過程,確定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資源識別、土地採購、許可審批、規模確定和互聯互通,能源存儲整合與優化、優化太陽能和風電場佈局等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方面的一些主要應用領域。
轉型金融面臨挑戰
早在2023年11月,央行研究局在《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文章中提到“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總結提煉綠色金融發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並將其運用到轉型金融領域,是提高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質效、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不過,金融機構開展轉型金融仍在探索。《2024外灘綠色金融報告》指出,我國目前鮮有金融機構和企業公佈自身低碳和綠色轉型規劃,尤其是能夠與G20《轉型金融規劃》有關要求相一致的高質量規劃內容。這背後的原因一是缺乏充分的碳覈算數據,現有碳排放情況難以被準確評估。二是轉型規劃有技術門檻。轉型規劃涉及複雜的科技、運營等知識,我國機構普遍存在能力不足問題。三是大部分機構尚未設定碳中和目標。各行業、各地區轉型目標不明確,還需要結合實際,制定更具體的低碳轉型路徑。四是短期轉型動力不足。低碳轉型需要大量投入,包括對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研發、現有設施的升級改造、員工的技能培訓等。資金短缺和成本回收週期長,導致機構制定轉型規劃的動力不強。
針對這一問題,《2024外灘綠色金融報告》建議,應鼓勵上市公司、規模以上企業、金融機構特別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金融機構先行先試,積極開展轉型規劃,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按照簡便易行原則,合理簡化中小企業轉型規劃要求。強化和完善可持續金融發展統籌協調機制,中央金融管理層面專題研究、協調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相關重大問題,授權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發揮央行在可持續金融方面的跨部門協調作用。地方及時明確相應權責,避免地方金融管理和協調弱化、虛化。主動對接多邊開發機構等,鼓勵金融機構適當參與國際可持續金融相關機制和平臺。
在創新轉型金融產品方面,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指出,目前比較常見的轉型金融產品包括轉型債券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能源轉型所耗費資金巨大,需不斷創新轉型金融產品來滿足企業的轉型需要,如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轉型基金、轉型信託、轉型保險等。
(編輯:朱紫雲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