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沉迷抖音反問:我靠它掙錢還要上學嗎?

醫生,如果你能讓我媽媽每天給我時間玩抖音,我就接受治療。”杭州市七醫院學業壓力門診主治醫師徐鷗沒想到,眼前這個文靜內向的小姑娘,一來就語出驚人,跟自己談起了條件。

雯雯(化名)今年上初二,2月份以來一直沉迷抖音,每天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這上面。家長嘗試了各種勸誡的辦法,結果卻變本加厲。今年5月,只能帶着雯雯找醫生進行心理諮詢。這纔有了開頭這段對話。

數據顯示,目前抖音的主要用戶爲35歲以下的人羣,佔比90%,特別是一些“00後”已經成了抖音的“重度圍觀者”甚至使用者。

“我一套字體能賣100塊,還有人要拜師

眯着眼睛、反應遲緩、不善社交,這是徐鷗對雯雯的第一印象。徐鷗告訴記者:“每次只要跟她談到抖音上的事,她就會特別開心,開始侃侃而談。但是,一說起爸爸媽媽,她就閉口不言。”

與一般人不同,雯雯在抖音上發佈的視頻,主要是字體的特效製作。她認爲:“我這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藝。”而當視頻逐漸被更多人關注,點贊、留言接踵而至,特別是有人私信她要購買字體,甚至拜她爲師時,雯雯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

抖音開放的自我展示平臺,15秒視頻對於高潮心理需求的滿足感,點贊、積累粉絲獲得的成就感,以及私信聯繫的社交性等屬性,都讓雯雯在短期內,在該平臺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滿足了其交往、歸屬和尊重的心理需求。

這樣,雯雯花在抖音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據悉,剛開始的時候,除了睡覺,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抱着手機刷抖音。逐漸,雯雯的生活除了抖音,再無其他。

諮詢過程中,雯雯曾提出過這樣的想法:“我的字體一套能賣出100元,現在我能保證自己每個月的日常開支,既然如此,爲什麼我還要上學?”她還會得意地向徐鷗炫耀:“我做的字體,即使有些是違規詞語,抖音後臺也查不出來。”

除了滿足感和成就感,雯雯還一直保持着危機感和競爭性。她告訴徐鷗:“我們這個圈子是有競爭的,如果我發的頻率減少了,新鮮度降低,這樣看視頻的人就會變少。”因此,雯雯認爲,自己必須時刻在抖音上保持高頻次的曝光率,纔會有更多人來關注、認可她的才藝。

儘管雯雯在抖音上賣字體、收徒弟,與別人交流起來滔滔不絕,但是現實生活中,她卻是一個性格內向,甚至有些自卑的小姑娘。雯雯媽媽也表示,女兒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自信,也不會主動和人交流。但是,一拿到手機,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交流很主動,話也變得很多。”

“抖音從設計上就有使人成癮的特性,這對於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自控力較差的青少年而言,更甚。”徐鷗告訴記者:“如今雯雯心智欠成熟,但她對自己的認知,全部來源於抖音中陌生人的評價,她常常會忘記自己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年齡階層,她總覺得自己的同學都很幼稚,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徐鷗表示:“在網絡中,當所有人一夜之間都把你當成公主,就會像‘皇帝的新衣’一樣,你覺得自己真的成爲了公主。這樣,一旦迴歸現實生活,就會形成很大的落差,而青少年往往更加難以接受,便會選擇繼續沉迷其中。”

任何一種心理現象,都是多方因素綜合引起的

如今,抖音正通過多種方式讓人不斷沉迷,被人稱爲繼遊戲之後的另一種精神鴉片。但是,徐鷗認爲,任何一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現象,都是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綜合引起的。

據悉,初二上學期的一節數學課上,一名老師當着全班同學批評了雯雯。此後,雯雯便對該老師產生了強烈的反感,看同學的眼神也認爲大家都在嘲笑她。因此,在校成績下降,厭學心理越來越嚴重。

今年寒假過完,她就有了不想上學的情緒。正巧,QQ羣中有人向她推薦了抖音。此後,不願意上學的慾望,通過該平臺不斷被髮酵催化,最終休學

平常,雯雯的爸爸由於工作原因,長期出差在外。媽媽全職在家,還要同時監管雯雯和妹妹兩個孩子自雯雯休學迷上抖音後,媽媽內心着急,對於她的管教幾乎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卻沒想到適得其反。爸爸三天兩頭跟雯雯講道理,有一次憤怒到了極點,還摔了手機。

這些強制性的戒斷行爲,反而引起了雯雯更大的牴觸。她絕食、鎖門,與父母發生了數十次的爭吵。最終,雯雯越來越沉迷於抖音所營造的世界中,與現實生活不斷脫節。

對此,徐鷗表示:“從家長層面來看,如果反覆說教、爭吵後都沒有效果,說明強制性教育已經失效了。家長高壓式的關注,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痛苦。這時候,家長首先要承認現實,情緒平和地面對,讓孩子慢慢脫離成癮狀態,而不是簡單粗暴’一刀切’。”

其實,抖音成癮是一種行爲上癮,跟物質上癮(比如藥物及毒品上癮等)的生理機制是相似的,他們都是刺激大腦中同一個區域出現的結果。

在徐鷗看來,抖音同時兼具陽性強化和陰性強化兩個特點。

陽性強化,是指行爲的後果有明顯的正性獎勵作用,使行爲獲益,從而導致該行爲發生頻率增加。例如,抖音通過點贊、賺錢等獎勵,讓雯雯在認知和情緒水平上,產生了短期的正性體驗,滿足了其自尊、自信等需求。

陰性強化,是指行爲的後果可以避免和減輕某種痛苦和不快。當行爲成癮後,現實的適應功能明顯受損。父母的責備、批評,讓雯雯喪失了對生活的控制力。而擺脫這一境況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抖音中。抖音帶來的興奮和成功的體驗,使雯雯對現實中的苦惱、無助,失去控制和無價值感一掃而光。

因此,解決青少年抖音成癮現象,也需要家庭、學校、平臺、相關部門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應對。

好在,經過五次的諮詢治療,目前,雯雯與人當面交流的能力,已經逐漸流暢。她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功能有所恢復。“跟父母協商之後,她的阻抗心理也減少了很多。”徐鷗說道:“現在雯雯已經答應,九月份會去新的學校繼續學習,也承諾會把學習生活往前靠,還跟父母約定了每週玩抖音的時間。”

記者手記

採訪完徐鷗醫生,打開抖音看了看,不知不覺,又過了半個小時。如今,許多成年人尚且沉迷其中,何況是自控力較差、又在上面得到了不少點贊,纔剛讀初二的雯雯。

數據顯示,抖音上大約22%的用戶每天使用該應用超過1小時,抖音目前的日活躍用戶與月活躍用戶的比值已經達到0.45,這意味着平均每人每月有 13.5天會打開使用這個應用。而那些沉浸度較高的遊戲比值通常在 0.3-0.6。這說明,如今抖音已經成爲了一個堪比遊戲,讓人沉迷的應用。

它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亦讓人警惕。雯雯因爲習慣了在抖音上獲得滿足感,不願意再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她在認知的舒適區裡樂不思蜀,卻忘記了世界的多元和寬廣。

此外,近日武漢多名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抖音平臺上,或模仿視頻裡的誇張動作,或濃妝豔抹扭來扭去,或加數十個廣告羣、兼職羣等,每天樂此不疲和各種人互動,還做起了“小生意”。上週,抖音又被曝出平臺上出現“我媽媽死了,能夠給我一個贊嗎”的直播短片,並遭到了多名未成年孩童模仿。

儘管抖音已對相關影片作出下架處理,但其易上癮、內容低俗、有安全隱患、影響孩子認知這“四宗罪”,再次被擺上檯面。關於青少年抖音成癮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作爲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和市場快速“催肥”的過程中,抖音勢必會將快速增加用戶流量作爲首要目標。而青少年作爲其中龐大的消費和製作羣體,如何滿足這個羣體的網絡社交需求,亦是研發關注重點之一。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可以不顧及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今年4月上旬,抖音宣佈推出反沉迷系統,包括:時間提示功能和時間鎖功能,成爲國內第一個上線防沉迷系統的短視頻產品。7月26日,抖音官方又正式宣佈推出“向日葵計劃”,將從審覈、產品、內容等多個層面推出10項措施,助力未成年健康成長。

不過,從目前來看,效果並不顯著。記者發現,即使在青少年反沉迷系統中設置了時間鎖,兩個小時後需要輸入密碼。但只要將軟件卸載重裝,仍可以繼續刷視頻。而針對一些炫富行爲、苦情戲碼、惡搞行動等視頻,依舊能在抖音平臺上看到。

防沉迷不是產品監管的避風港。無論是出於自我驅動還是形勢所迫,既然出臺了防沉迷系統,就應該將其落實到位,做好平臺產品、內容等審覈工作。言行一致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僅能贏得好口碑,對於今後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生態發展,也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當然,青少年抖音成癮現象,也不可一味只將責任甩給平臺。未成年人在網絡上無法準確辨別暴力、誘惑等信息,除了抖音自身的防治外,也需要家長、老師協力,適當關注孩子的動態信息,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