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中小銀行抵禦風險的“家底”

中小銀行資本金補充再獲進展。近期,多家中小銀行的定向募股方案獲監管部門批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11家中小銀行的定向募股方案獲批,其中大部分爲農村中小銀行,如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

做生意要有本金,經營銀行同理。資本金對銀行來說意義更爲特殊,它是銀行抵禦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爲銀行的穩健經營提供了安全墊,爲維護存款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監管部門明確要求,銀行的資本必須在風險資產中佔據一定比重,一旦發生經營風險,先由核心一級資本吸收損失,再由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吸收損失,待這些資本被消耗完畢,如果仍有損失,存款人才會被波及。

相較於大型銀行,我國中小銀行更需要充實抵禦風險的“家底”。資本充足率這個關鍵指標很能說明問題。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7.56%、13.43%、12.63%、12.32%、12.22%,後三者以中小銀行爲主。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之所以相對較低,主因是其不良貸款率相對較高,不良資產的增加會使風險加權資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引起資本充足率下降。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爲1.75%、1.55%、3.34%,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爲1.26%。

儘管需求迫切,但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之路並非坦途,仍有諸多難題待解。銀行補充資本有兩種方式,內源性補充、外源性補充,前者是指銀行通過留存盈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後者是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對中小銀行來說,這兩種方式均面臨壓力。首先,內源性補充受盈利能力制約。當前,銀行業的淨息差整體持續收窄,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價格本就較高,淨息差收窄的壓力更大,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次,外源性補充的渠道有限。以金融市場爲例,這是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的重要來源。目前,能夠公開上市的中小銀行爲數不多,發行永續債、優先股的門檻也較高。

充實中小銀行抵禦風險的“家底”,可堅持存量、增量改革並行。

從存量的角度看,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一方面,通過重組、合併等手段,推動高風險中小銀行穩妥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健全法人治理,實現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三會一層”各司其職、有效制衡、協調運作,夯實中小銀行穩健發展的基礎。與此同時,引導中小銀行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風險觀,擯棄“以規模和速度論英雄”的傳統思維,立足本地、深耕本地,充分藉助人熟、地熟等優勢,走差異化經營道路,強化風險防控能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從增量的角度看,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提高其風險抵禦能力、信貸投放能力。一方面,持續探索差異化資本監管要求,適配中小銀行的發展需求。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按照規模、業務複雜程度將銀行劃分爲三檔,分別匹配不同的資本監管方案,減輕了中小銀行的合規成本,激發了中小銀行的金融活水作用。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拓寬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資本工具的發行門檻,部分政策可允許經營狀況較好的中小銀行先行先試。(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