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恐智力衰退!專家揭「殘酷真相」...獨授3大絕竅選好魚
▲吃魚真的對身體好嗎?專家一次說給你聽,還加碼提供選好魚3大絕竅。(影/招名威教授 毒理專家授權提供,請勿任意使用)
文/招名威教授 毒理專家
過年又到了,大魚大肉勢必免不了!魚的營養價值高,而且脂肪含量很低,是好事,表示吃魚不會變胖。
在魚類中,脂肪含量最多不超過10%,不同魚種,脂肪含量不同,但平均來說5%左右。其中的脂肪多爲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棕櫚酸和油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組成」。
這些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人體制造好的細胞膜,可以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養分。尤其針對免疫細胞,可提升免疫力,降低不正常的過敏或發炎的反應,可預防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當然,對大腦的健康和發育也非常有益。
▲魚類的脂肪含量很低,也就是說,吃魚不會導致肥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以下皆同)
魚類也是人體必需氨基酸的來源之一,因爲魚類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需要的相當接近,所以生物利用率很高。此外,魚富含豐富的礦物質、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菸鹼素、維生素等,適量的攝取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和殺菌能力,也可以舒緩精神壓力,還能幫助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運作。更重要的是,大人小孩都適用!
好處說完了,現在要來說一下壞處
好比電影《水行俠》所說,陸地人污染水源,導致現在的魚類都已經受到了毒化物污染,包括甲基汞、戴奧辛、多氯聯苯、生物用藥、動物激素等。而且這些毒化物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它們都是脂溶性的,難溶於水,只可溶於有機溶劑,在肝臟解毒的速率是非常非常慢的,所以相對來說,很容累積在體內,尤其是那些脂肪含量較高的部位。
毒化物中特別是甲基汞,很容易超標,根據統計,舉凡是超過「30公分」以上的魚,甲基汞都是超標的,大家去菜市場的時候不妨拿支尺。
甲基汞之所以危險,是由於它會破壞神經系統,直接造成損害,尤其是針對正在發育中的大腦來說,傷害更是明顯。我們的基本概念雖然是鼓勵育齡婦女和幼童多多進食魚類,但若間接攝食過多的甲基汞,小朋友反而會有神經發育遲緩,智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攻擊行爲偏高、自閉或躁鬱等現象發生。
▲兒童若是攝取過多甲基汞,可能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自閉或是智力衰退的問題。
所以,吃魚真的要慎選!
因爲魚類是生物鏈裡的二級或是三級消費者,體型較小的魚、養殖魚、淡水魚和非捕獵性魚類的毒化物含量較低,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
最後,威廉招來教大家怎麼吃魚,纔不會吃到不新鮮、有腥味的臭魚。
首先:
1.檢查外觀和氣味:挑整條魚的時候要先確認沒有腥味,有腥味的話表示開始腐敗了,魚體可能會有超標的細菌或寄生蟲滋生。再來是檢查魚鰓是否呈現鮮紅溼潤的狀態,如果魚鰓呈現棕色並黏在一起,請老闆直接扔掉,不要讓它被販售了。
2.買魚的時機點:最好是放在整個買菜行程的最後一個部分,讓你可以挑魚、買魚後,就可以馬上回家把魚冷藏。
3.魚要確實煮熟:生吃的確是有一番風味,而且可以攝取最完整的養分。但,煮熟才能避免細菌的感染,也才能將可能跨種致病的風險降到最低,否則你不希望一面吃魚一面拉肚子吧?
▲魚類可以放在買菜行程的最後步驟,這樣就可以馬上把魚帶回家冷藏。
招名威博士
現任:美國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臺灣毒物學會學術執行秘書、肽研生醫創辦人兼首席顧問以及中原大學奈米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