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創新,從有感開始

出處:Cheers雜誌第199期文盧智芳圖:陳應欽

沒有人不想創新,但創新的起點在哪裡?對這個問題,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答案不是高門檻的大資本、大投入,卻是很簡單的兩個字:有感。

作爲在服務業中,不斷革新業態和推出獨到服務的代表人物,聽徐重仁談起他創新背後的秘密,比起只能讓人仰望讚歎的英明神武,更多的,反而是一般人也能實踐的自我探知與練習。甚至,流通業教父在一開始破題時,就這麼做下註解:「對不聰明的人來說,這是補救的方法。」

創新的源頭,往往來自生活的一瞬。有感,就是捕捉住這瞬間,再透過思考、內化,帶出行動改變現狀一連串過程

如果每個人都能讓自己更有感,那麼舉目所見自然都是創新的線索,無處不能潛藏下一波商機。這也就是徐重仁始終篤信「市場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的理由,端看誰能不斷找出精進之道,誰就是贏家

當中的諸多體會,都收錄在徐重仁最新著作《創新,從有感開始》一書中。除了他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得,更和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重量級經營者相互激盪,碰撞出炫目的跨界火花。不管是尚在人生起步階段,想培養自己;或是已進入職場,想精煉識見;還是正準備創業,要具備全方位的事業思考,相信都能從中得到啓發。

人人都能創新,無處不是商機,徐重仁如是說。而有感,就從這一刻開始。

爲什麼「創新從有感開始」?

我一直認爲,創新不是無中生有。通常是看見一項事物後,從中吸收,再加入自己的想法,帶出「這樣做應該可以更好」的觸發。一個人要是「無感」,對身邊的一切「不知不覺」,自然就不會有這些過程。

所謂「有感」,依深度不同,可以分爲兩種不同層次。第一種層次,是隻停留在「感覺」。看到一項新發明、一個新商業模式,覺得「很好」、「很不錯」,雖然已經意識到,卻沒有往下探索。這樣的「有感」跟「無感」其實差異不大,因爲只出現在一瞬間,並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改變。

第二種層次,則是「感覺」到了,還加上「行動」。像我因爲看到7-ELEVE、星巴克(Starbucks)在國外發展的趨勢,覺得可以引進臺灣,就是先從「有感」出發,然後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做得更好,再轉化成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這是從個人端來看,不過,要是放大影響面,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任何創新或改變,不是自己有感就好,更重要的是「讓顧客有感」、「讓夥伴有感」,讓他們看見改變,打從心裡覺得「不一樣了!」顧客真的有感,纔會帶動事業成長;夥伴真的有感,纔會覺得受到激勵。

從瞬間「有感」,到實際採取行動,中間是否必須經過一些檢視或驗證的步驟

拿我引進星巴克來說,第一次看到他們在美國發展得很好,這是「有感」。但第二步,我就去比較美國星巴克和日本引進後,兩者形態上的差異,得出要在亞洲市場發展,應該比較接近日本模式的結論。而且我觀察他們的經營經驗,認爲這個事業的生命週期應該很長,不是曇花一現。也就是說,從「有感」到創造「結果」之間,必須去做功課,經過分析、比較、判斷之後,再付諸行動。

你年輕時就具備這麼敏銳的感知天線

對不聰明的人來說,這是補救的方法(笑)。因爲自己不是很厲害,所以隨時隨地都在思考:「人家怎麼那麼厲害?」

既然不是天才,就要「勤能補拙」。看到別人做得很好,我會先照着做,再從中不斷找出做得更好的方法。

大學時代,我不是很優秀,但算是很認真的學生。別人打麻將、參加舞會時,我都在看《經濟日報》、看其他企業家寫的書。要是有人辦演講,我就去聽。當時的演講大都免費,還有茶點可以享受(笑)。雖然聽得一知半解,但多多少少還是在腦海中留下了印象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99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無印良品的逆向創新學

■我們唯一的資產,就是無印良品的思想及員工

■史上第一次!臺灣零售流通業2大天王破天荒同臺,暢談「通路變革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