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無力易跌倒「肌少症」纏身 及早就醫「這樣做」有效改善病況

長輩無力易跌倒「肌少症」纏身,及早就醫「這樣做」有效改善病況。(示意圖/Shutterstock)

北榮玉里分院精神部醫師廖英智說明「預防肌少症」呼籲長輩重視。(北榮玉里分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臺灣老年人口結構快速成長,國發會推估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健康照顧除了慢性病管理外,老年「肌少症」也是長輩普遍的現象,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醫師廖英智表示,許多人誤以爲肌少症就是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但出現無力、跌倒等徵兆,應該儘速就醫,要按照醫師指示,是可以改善病況的。

亞洲肌少症小組(AWGS)共識,透過量測小腿圍(小腿最粗段)來進行肌少症的篩檢。(北榮玉里分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使用SARC-F問卷,評估肌力、行走、從椅子上站起來、爬樓梯是否狀況、跌倒次數等項目。(北榮玉里分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醫師廖英智指出,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隨着年齡增長,骨骼肌肉質量與力量流失,降低身體活動能力的現象,在老化過程中,身體機能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多數老年人身體活動量減少,也較容易導致肌肉流失、肌力下降及肌肉功能降低,就會形成肌少症。

他說,肌少症可分爲原發性和次發性,若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少症稱爲原發性肌少症;次發性肌少症則包含疾病、身體活動量不足、營養不均衡等。

全球老年肌少症比率約爲10%,臺灣社區長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則爲3.9至7.3%,並隨年齡老化有增加趨勢。廖英智提供民衆兩種檢測指標,透過量測小腿圍(小腿最粗段)進行肌少症的篩檢,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則有肌少症風險,評估肌力、行走、從椅子上站起來、爬樓梯是否狀況、跌倒,檢測肌少症風險。

廖英智說,即使是高齡者,仍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熱量,肉類的攝取可以瘦肉爲主,配合雞蛋、牛奶、豆漿等,來減少脂肪過量。另外最好增加「阻抗型運動」,舉啞鈴、彈力帶做伸展、擡腿等運動,曬太陽也有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D,能促進肌肉強度與身體功能表現。

他說,許多人以爲肌少症只是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但若出現無力、跌倒等徵兆,應該儘速就醫檢查確認,只要按照醫師指示,能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