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久走、體重減輕易跌倒 肌肉量過少恐釀肌少症

肌肉量不足容易導致肌少症的發生。(圖片來源/PEXELS)

你的肌肉量足夠嗎?肌肉量不足容易導致肌少症,常見症狀有4肢力量減弱、不耐久走、容易跌倒、行走速度變緩慢、容易腰痠背痛、握力、耐重力減弱等;肌肉量降低也會表現在體重上,若在非刻意瘦身的情況下,6個月內體重減輕5%,要注意可能是肌肉流失的警訊。另外,肌肉的質量下降更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此想要行動靈活,肌肉量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之一。

任何年齡都有發生肌少症的可能,不過年過40以後,肌肉量就會開始流失,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流失速度會逐漸加快。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65歲以上出現肌少症的男性爲23.6%、女性爲 18.6%,由此可見臺灣的盛行率不在少數。

然而,目前肌少症並沒有專門的治療藥物,還是得依靠營養的補充,以及規律的運動習慣改善問題,建議日常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木耳、香菇等;每天曬10-15分鐘的太陽,也有助於維生素D的產生。另外,若情況允許,進行重訓及有氧運動的訓練,可以幫助增加肌肉量,或多鼓勵長輩每天保持走動,維持基本的運動量避免久坐。

若本身或身邊長輩的情況已符合上述描述,甚至影響生活,建議至醫療院所接受專業的檢測,透過專業儀器更進一步判斷身體狀況,及早開始維持肌肉量,避免肌少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