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風雨只爲回家 陸摩托車大軍千里騎行返鄉記
▲陳金棟載着愛人冼玉蓮在廣西平南縣境內騎行(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一輛摩托車,兩箱行李;一件雨衣,半身泥濘。成千上萬輛摩托車,在寒風中呼嘯而過。在中國,返鄉摩托大軍正成爲一個龐大而備受矚目的羣體。新華社記者近日親身體驗了摩托大軍千里騎行返鄉的旅程。
36歲的陳金棟凌晨4時許起牀。行李早已打包,他在飲料瓶裡裝了滿滿一瓶水,帶着兩瓶八寶粥,便跨上了摩托車。春節臨近,工廠放假,陳金棟和愛人冼玉蓮計劃騎摩托車回到廣西桂平市江口鎮老家過年。
今年返鄉摩托大軍陸續上路,沿路隨處可見騎摩托車回家的人。回江口鎮老家,陳金棟需騎行約470公里,這在返鄉摩托大軍裡並不算遠。在這支大軍裡,開摩托車回貴州、重慶等地的騎行者並不罕見。
所有的騎行者都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外表看起來有的略顯臃腫,最外面往往還套着一件雨衣,但褲腿處沾滿了泥點。摩托車後綁着行李,甚至還有衣架、拖把、拖鞋,各不相同。
「沒去買車票,火車和汽車都只能到桂平市,從市裡到家還有一段路,不如騎摩托車方便,而且回家有摩托車還方便走親訪友。」陳金棟說。
從廣東佛山市回廣西柳江縣的一位黃姓司機,今年第一次騎摩托車回家,他百般努力仍沒買到火車票,於是想去買汽車票,問過才知道每張350元(人民幣,下同),夫妻兩人單程就是700元,來回1400元,這讓他十分心疼。「騎摩托車回家,油費每趟不超過200元……」他說。
小黃說,不管多累今年都要回家過年,因爲去年初兒子才9個月時他和妻子就外出打工了,一整年沒回家。如今兒子已學會在電話中叫爸爸、媽媽了,他日夜想着回家看看兒子和父母。
廣西梧州東出口春運服務站設在一處加油站附近,「服務返鄉務工人員,加油每升減5毛」的標識很醒目。摩托車剛停下,幾位志願者便遞上熱騰騰的薑糖水,抑或是帶着餘溫的八寶粥。面對騎行者們的疑慮,志願者們笑着說:「免費的。」
記者隨返鄉者一路同行沿路看到,多個春運服務站不僅免費提供薑糖水、熱水,還能免費提供方便麪、麪包等,包括免費親情電話、防寒手套等,甚至一些摩托車維修企業也在服務點免費檢修摩托車。
陳金棟說,這些年沿路春運服務站的服務一年比一年好,服務越來越周到,以往只有一杯薑糖水,如今「想得到的服務有,想不到的服務也有」。儘管他們騎摩托車回家很辛苦,但一路上的服務和幫助讓人非常溫暖。
廣西梧州市交警支隊辦公室負責人陳莉萍說,自2013年開始,廣西梧州市春運服務工作上升爲當地黨委政府民心工程,「騎行者是返鄉人羣中的特殊羣體,他們大多收入相對微薄,但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回家過年成爲內心深處的自覺意識,讓摩托大軍安全返鄉,正是政府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歷經11個小時騎行後,陳金棟終於回到了家。8歲和6歲的兩個兒子守着3層小樓房,看到父母回家一下子滿臉歡笑。妻子冼玉蓮打開行李往孩子手裡塞糖果,掏出新衣服讓他們逐一換上,小哥倆激動得蹦了起來。
廣西梧州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李子鬱已連續8年服務於返鄉摩托車大軍,他曾對這一人羣進行調查:大多人從事體力勞動,而摩托車是平時勞動和生活工具。
陳金棟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廣東中山一家燈具廠務工,多年辛勤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得以在農村老家蓋起了3層小樓房,每層5間房,這在當地已經不錯了。
陳金棟說,如果條件允許,騎摩托車回家過年的人們其實更期盼留在家中謀生,希望農村老家企業能更多,工資待遇能快些提高,這樣他們寧願在家門口務工。
自2008年開始,摩托車返鄉大軍悄然形成並迅速壯大,從廣東途經廣西的過境摩托車最高曾達40萬輛次。
「騎摩托車返鄉的另一大原因是買票難,只有切實解決春運售票高峰期『買票難』問題,讓外出務工人員回家的途徑有更多選擇,並不斷提升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水準,才能讓他們『有能力』買票,『有能力』回家,讓他們更有尊嚴。」廣西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院羅國安說。(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