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甜就是少糖?醫揭水果3陷阱 吃錯恐傷肝、發胖

夏天是吃水果的大好季節,但北醫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翁瑄甫提醒,很多人在享用水果的同時常會陷入誤區,並提醒有3件事務必要注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夏天是吃水果的大好季節,但北醫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翁瑄甫提醒,很多人在享用水果的同時,往往會陷入誤區,並提醒有3件事務必要注意,包括甜度不代表糖分含量、原型水果比果汁好,以及適量攝取拿捏份量,否則吃錯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和肥胖,不可不慎。

醫師翁瑄甫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水果營養豐富,但絕非多多益善,其含有的糖分是一大陷阱,像是葡萄糖會影響血糖,而果糖則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熱量更會導致肥胖,都容易被人所忽略。

翁瑄甫進一步提到,許多人會用水果甜不甜來判斷糖分含量,以爲吃的水果不甜就是少吃糖。但其實甜度是口味,可能會受酸、鹹、苦等味道掩蓋而受影響;也可能實際上糖很多,卻被水稀釋而濃度降低,導致感受到的甜度無法準確代表糖的多寡,反倒令人因安全感吃下更多。

另外,很多人也喜歡將水果打成汁或在夜市買一杯果汁消暑,翁瑄甫指出,此舉不僅會造成部分營養素流失,也容易不小心攝取過量,甚至可能爲了增添風味而添加額外糖分,反增加身體負擔。因此他建議,還是以攝取新鮮原型水果爲主,才能完整保留其營養素和纖維。

然而,即便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營養素,翁瑄甫強調,吃太多或攝取不夠都不好,要學習「 有限度 」 地吃,每日應攝取約2份水果,如此才能吃得開心又安心。

關於1份水果怎麼計算?營養師陳冠蓉先前說明,1份水果約等於3分之2碗、或拳頭大小1顆;若是偏甜水果,則可調整成2分之1碗。至於食用時機,於三餐飯後吃1份水果剛剛好,避免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