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期待楊金龍的第二任期

央行爲獨立機關,總裁採任期制(一任期五年),根據總統令,楊金龍第二個任期自2023年2月26日至2028年2月25日。回顧他第一個任期,國際間處於多事之秋,先是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2019/2020跨年又爆發大疫,導致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到2021年熱錢狂襲,及至2022年又遭遇俄烏戰爭開打,促使通膨飆高,美國聯準會帶頭激進升息戰通膨。面對一波波變局,楊金龍見招拆招、力穩雙率,讓他在環球金融雜誌全央行總裁評比拿下3個A級及一個A-,如無意外,今年8月有機會拿第四個A。

除大環境的考驗,楊金龍在央行內部還面對前所未見的多位理事挑戰。他們在外面用力地出書、投稿,大肆評論央行的政策錯誤,但外界看來,卻比較像是拿着理事及副總裁的頭銜,來做爲促銷新書及投稿「必登」的利己工具。連立法院財委會立委也看不下去,痛批「不適任」,評估請副總裁到財委會備詢「問個明白」。

外界認爲,三位體制內的理事,在外卻仍以學者立場,否定央行貨幣政策,「這不是等於自己在罵自己嗎?」對政策有異見,不是應該在體制內堅持,樹立鷹派立場,在決策會上好好辯論嗎?反之,若是有風骨的學者,就是要大鳴大放,或應直接辭去理事,而不是「又要吃又要拿」。

全球並無十全十美的央行,臺灣央行也有可評論之處,但貨幣政策絕非完全套用理論纔是對的,畢竟臺灣央行是「特殊的存在」,無法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一旦爆發金融危機時,只能自立自強,不會得到IMF奧援。或總拿「長期低利率」來大彈老調,其實去年臺灣才升息2.5碼,遠低於聯準會的17碼,就已讓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及房貸族紛紛喊苦,若央行再進一步升息,中小企業及房貸族的痛苦指數恐怕會爆表。

央行貨幣政策「實務上」有其錯綜複雜性,絕非套用學理那麼簡單。我們也期待楊金龍的第二期仍能行穩致遠,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