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災害啓示錄—疫情中的人同此心(張繼瑩)

鐵淚圖》正如我們看到水果商染疫消息,我們是感受到這種劇變發生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恐懼?還是隻把焦點化約到他的足跡又害了多少人呢?(張薷攝)

1870年代,中國坊間出現一批專門繪製災民災情圖冊,這些圖冊中有饑民形銷骨立模樣,也有賣身求生的情節,更有人吃人慘況。這批圖冊有很多名稱,但總稱爲《鐵淚圖》,意思是讀到此圖的人,即使鐵石心腸也會傷心落淚。

這些圖冊所畫主題是始於1876年,發生在中國北方連續五年的嚴重旱災。由於災情最重的是1877-1878年之間,各地滴雨未降,農人拋荒,商賈休業,百業蕭條,人民大量死亡,因此後來的人稱此次旱災爲「丁戊奇荒」(1877-78即丁丑、戊寅兩年)。

過去發生災荒時候政府即會以荒政應對,賑濟錢糧輔助百姓度過荒年歷代政府莫不以事先預備爲最高法則,因此在平時都會充實各地儲糧的倉儲,以備不時之需。然而,延續性災害耗盡了地方倉儲,此時清廷亦面臨各種壓力而無法調度物資解救受旱災之苦的百姓。傷亡的數字不斷增加,逃荒的人亦不絕於途。

此時一批江南紳商主持民間的義賑,推動募款,救援北方的災民。爲了讓一般人都能理解災情下人民的苦痛,這些紳商不用文字宣傳,而是將災情刊印成圖冊,分發各處。識字的人可以隨文觀想,不識字者亦能見圖解義。希望讓北方數省災變,變成人人同感的苦楚,《鐵淚圖》系列的作品於焉產生。畫冊中有其寫實的一面,卻也不免爲了宣傳目的而略顯誇張。但是爲了讓遠在江南的人能夠感同身受,稍微誇張一點也是宣傳很好的策略

這與我們今日處理災害的策略是不相同的。過去因爲資訊不發達,因此很需要這種渲染的手法來爲災情加熱,讓遠在他方的事件恰如在我身旁發生。今天的我們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資訊過度氾濫不但無法協助處理災情,還可能讓大衆陷入無謂的恐慌。所以,我們今天最常見到的是不停的澄清與更正,儘量簡化訊息內容,以此來爲過熱的災情議題降溫

雖然古今有別,但有一點可能類似。那就是在江南紳商看到《鐵淚圖》時,真的就能體會到那些遭逢災變的人所受的苦嗎?正如我們看到水果商染疫的消息,他們在極爲日常的活動中,一夕間變成了疫情的災民,同時又傳染給周邊的人。我們是感受到這種劇變發生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恐懼?還是隻把焦點化約到他的足跡又害了多少人呢?

《鐵淚圖》的最後一幅總是告訴大家,慷慨解囊可以得到上天賜福。災害中從來不乏捐錢、捐物資的人,但能夠體會他人痛苦的人可能不多。在此「宅」在家裡的時候,或許該讓自己的心更貼近受疫情所苦的人。除了醫療幫助人們恢復健康抵抗病毒外,該如何恢復日常,可能已經超出金錢可以彌補的範圍,這需要更多的關注與規劃。

「人同此心」才能讓我們在疫病消失後,有更健康的身體與心靈

(作者爲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