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布蘭森本月都要上太空了,“平民太空旅遊”還有多遠?
最近,藍色起源公司老闆貝索斯以及維珍銀河創始人布蘭森將親自上陣,各自乘坐自家載人航天器進行亞軌道太空飛行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先是貝索斯在上月7日證實,將於7月20日乘坐“新謝潑德”飛行器進行亞軌道載人首飛;近一個月後的7月1日,布蘭森也宣佈,將於7月11日搭乘“太空船2號”完成亞軌道太空旅行,也就是說,將比先定下日程的貝索斯早9天上太空,“億萬富翁太空戰”之激烈可見一斑。
雖然布蘭森將比貝索斯搶先一步進入亞軌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屆時“太空船2號”飛船不會搭載付費遊客,布蘭森將與3名任務專家和2名飛行員共同“測試私人宇航員體驗”。
而“新謝潑德”載人首飛,不僅是藍色起源公司首次載人上太空的活動,也是歷史上首次有付費遊客進入亞軌道太空旅行:一名神秘買家出價2800萬美元,買下與貝索斯同飛太空名額。此前,雖然已有7名遊客進行過軌道太空旅行,但亞軌道太空旅行尚屬首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謝潑德”載人首飛揭開了亞軌道太空旅遊的幕布。那麼,亞軌道太空旅遊賣點在哪裡?貝索斯即將開啓的亞軌道太空旅行安全嗎?2800萬美元的“船票”拍賣價是否可作定價參考?“平民化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晨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
亞軌道旅行賣點在哪裡?
雖然貝索斯和布蘭森乘坐的飛行器不同,但即將開啓的都是亞軌道太空旅行。什麼是亞軌道太空旅行?亞軌道太空旅行賣點又在哪裡?
對此,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解釋稱,所謂亞軌道太空旅遊,就是用亞軌道載人飛行器把遊客送到約100千米高的太空邊緣後不會繞地球一圈,而是馬上返回地面,遊客乘坐飛行器做近似於直上直下的拋物線飛行。“簡單來說,亞軌道太空飛行就是乘坐飛行器抵達太空邊緣,但不會像軌道飛行那樣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龐之浩稱,亞軌道太空旅行主要有兩大賣點:“一是飛船進入亞軌道後,乘客能體驗地面難以模擬的失重感覺;二是可以欣賞美麗的地球全景,從高空俯瞰地球長達數千公里的弧線表面。”
據介紹,爲了能讓乘客好好欣賞地球美景,“新謝潑德”配備了“航天史上最大窗戶”,高度差不多是波音公司747型噴氣客機舷窗的三倍。
顯然,相比軌道太空旅行,亞軌道太空旅行時間更短,技術要求也低得多。那麼,爲什麼已有7名遊客做過軌道太空旅行,但至今卻沒有遊客涉足亞軌道太空旅行?
對此,龐之浩認爲,這還是與科研需求有關。“軌道飛行更復雜,成本也高得多,但因爲政治、科研等需求,政府進行了大量投入和長期研製,使得載人航天器技術目前已經相當成熟,進行軌道太空旅行的遊客其實是利用了這些已有的成熟技術與裝備;亞軌道飛行以往主要用於彈道導彈,近些年來因爲太空旅行的前景被看好,但由於軌道太空旅遊太貴,每個人1次需花費幾千萬美元,所以許多私營公司加入了亞軌道飛行器的研發,但是此前並沒有成熟的亞軌道飛行器可供遊客直接使用,所以直到現在才慢慢開啓亞軌道太空旅行。”
這一趟太空旅行安全嗎?
根據藍色起源提供的日程表,7月20日,“新謝潑德” 亞軌道載人飛行器將從美國得克薩斯州西部一個發射場升空,由火箭送到距地面大約105千米的地球亞軌道。乘客搭載的太空艙將在外太空飛行約3-4分鐘,整個行程將持續10分鐘左右。
此次是“新謝潑德”飛行器承擔首次載人太空旅行任務。雖然自2012年開始測試飛行以來,“新謝潑德”已連續15次試飛成功,但每次都沒有載人。
這也是龐之浩擔心的,“在沒有進行載人飛行測試的情況下,‘新謝潑德’就面向公衆拍賣船票,帶遊客進行飛行,我覺得在安全問題上是有一定風險的。”
在龐之浩看來,更爲謹慎的做法應該是在開啓太空旅行之前,由飛行員進行載人測試,“像維珍銀河的‘太空船2號’就是這麼做的。”
今年5月,維珍銀河公司剛剛完成了“太空船2號”的第三次載人試飛,2名飛行員成功返回地球,前兩次載人試飛分別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2月。
按照維珍銀河公司的計劃,“太空船2號”將於2022年將付費遊客送入亞軌道旅行,此前,還將進行三次載人飛行。布蘭森即將於7月11日進行的就是這三次載人飛行之一,該次飛行不對外售票或拍賣船票。
維珍銀河如此謹慎也是有原因的。2014年,首枚“太空船2號”在試飛時墜毀,事故造成一名飛行員死亡,另一名重傷。
不過,“新謝潑德”飛行器可以實現自動飛行,即不需要飛行駕駛員,這是否是“藍色起源”不事先進行載人試飛的緣故?
對此,龐之浩稱,現在大部分的飛行器,無論是進行亞軌道飛行的還是軌道飛行的,基本都是自動飛行的,“但在遇到特殊意外情況時,可能需要改手動操作,對於一般乘客來說,手動操作要求太高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掌握的。”
根據藍色起源官網發佈的消息,參與“新謝潑德”飛行器首次載人飛行的共4人,除了貝索斯及其弟弟、一名“船票”競拍得主外,還有82歲女性飛行員沃利·芬克。這位擁有19600小時飛行時長的82歲女性飛行員,曾是“水星13妹”的一員。上世紀60年代,13位美國女性參加了一個私人項目,接受了和NASA爲水星計劃選拔的宇航員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篩選測試,沃利是這個項目最年輕的畢業生。不過這項研究並未徵得NASA批准,這13位女性後來也沒有去太空。
那麼,這位資深女飛行員一起同行,會否讓這趟亞軌道太空行更安全些?
對此,龐之浩認爲,藍色起源選擇82歲女性飛行員沃利·芬克加入載人首飛,不是出於安全考慮,更多是爲了宣傳,表明飛船也適合老年人。這位老飛行員的加入,並不能替代一次試飛帶來的安全度。
據報道,此次沃利·芬克乘坐“新謝潑德”飛往太空,將使其成爲最年長的太空飛行者。
2800萬美元的“船票”是有多貴?
此次“新謝潑德”載人首飛,藍色起源對外拍賣一張船票:“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競拍”——這也讓亞軌道太空旅行迎來了首位付費遊客。
根據藍色起源在其官網發佈的消息,競拍在5月19日啓動後,吸引了159個國家的7500多人出價,最後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
對於一趟總時長10分鐘左右的旅行來說,2800萬美元實在不便宜。
據報道,這趟行程從發射到着陸大約持續10分鐘,其中約3分鐘將處於失重狀態,也就是說,拍到“船票”的人在太空中度過的每分鐘的花費將超過900萬美元。
對於這張價值2800萬美元的“船票”,一直對“太空旅遊”諸多關注的龐之浩有些吃驚,“雖然拍賣不等於市場價格,但這個價格也太高了。一般亞軌道旅行的市場價格也就在20萬美元左右吧。”
雖然藍色起源尚未對外公佈亞軌道太空旅行的票價,但貝索斯此前表示,定價與競爭對手差不多。而公開資料顯示,維珍銀河向乘客售票的價格介於20萬-25萬美元之間,對於首批乘客可能會大幅上調價格。
再看軌道太空旅行價格:就在今年年初,美國私人航天公司Axiom Space宣佈,三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富豪購買了價值5500萬美元的船票,將於明年1月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啓程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爲期10天的旅程。
10天的軌道太空旅行5500萬美元,相比之下,約10分鐘的亞軌道太空旅行2800萬美元,是有點貴了。
“公衆不要看到2800萬美元的報道,就認爲這差不多就是亞軌道太空旅行的價格,2800萬美元這個價格更像友情贊助。”龐之浩如此表示。
“平民太空旅遊”還有多遠?
今年,恰逢太空旅遊整20年。
2001年4月30日,美國百萬富翁丹尼斯·蒂託抵達國際空間站,成爲了世界上首個太空遊客,商業太空旅遊自此開啓。當時60歲的蒂託,爲了這一趟旅行花了2000萬美元。
20年過去了,有7位遊客進行了軌道太空旅行,無一例外都是大富豪。
20年過去了,尚未有遊客涉足的亞軌道太空旅行終於開始發力。龐之浩認爲,這是太空旅遊走向大衆化的關鍵一步。
“關於太空旅遊已有許多設想。例如,有人提出把航天飛機貨艙改裝成可乘坐74人的‘太空客機’,那樣每張機票的票價只要360萬美元,但即使這樣,能承受的人仍然屈指可數。從目前看來,亞軌道飛行旅遊比較可行,因此前景廣闊。”
龐之浩稱,亞軌道太空旅遊降低了太空旅遊的門檻。“從價格上來說,亞軌道飛行比軌道飛行便宜得多,現在亞軌道飛行市場價一般在20萬美元左右,隨着技術成熟普及,這個價格應該還有比較大的降價空間,而軌道飛行旅遊費用高昂,包括各種訓練費用在內,每次旅行費用在2000萬到3500萬美元不等,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從時間成本來說,亞軌道太空旅行比軌道太空旅行也要低得多,軌道太空旅行不僅整個旅行時間長,前期準備也長,一般需要半年的體能和相關訓練,畢竟實現軌道飛行的太空旅遊工具主要是國際空間站,遊客要在失重情況下生活10多天,在失重環境中的吃喝拉撒睡等很多基本技能都要重新學習,但亞軌道旅行的話,一般幾天培訓時間就夠了。”
龐之浩認爲,太空旅遊要想普及,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安全性要有保證;二是價格要普通人能承受得起;三是舒適性要高,要讓遊客能享受前所未有的太空旅行,而且物有所值。”
在龐之浩看來,實現這三點尚需時日,“不過,我很看好太空旅遊的前景。雖然太空旅遊面臨一定風險,但其作爲一種產業發展既能帶來一定的商業利益,也能帶動航天醫學等科技進步,還能夠滿足更多人探索太空的願望。相信不久的將來,大衆也能進入太空,瞭解太空,參與太空。”